孟轲,邹国(今山东邹城)人。跟随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学习儒学。学成之后,游说齐宣王,但没有成功。又到了魏国,魏惠王也不太相信他的学说,认为他说的这些不切实际。当时的国际形势是:秦国任用商鞅富国强兵,楚国任用吴起战胜强敌,齐国任用孙膑、田忌让诸侯屈服。天下都忙着合纵连横,谁能帮助国家攻伐谁就厉害。孟轲讲的是儒学,还是尧、舜、夏商周时代的老古董,谁能对他感兴趣呀,所以他无法说动那些诸侯大佬。
于是孟子只能退而求其次,著书立说。他整理了《诗经》、《尚书》,记述了孔子的思想,并且写了《孟子》一书,一共七篇。但他也确实影响了后世,孟子以后,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形成。其中又以齐国“稷下学宫”最负盛名。
荀卿,赵国人。五十岁才到齐国游学。当时稷下学宫的名士们死的差不多了,荀子是年纪、资历最老的学者。当时齐国大夫的位置还有空缺,于是荀子三次成为稷下学宫的祭酒(校长)。齐国有人诬陷荀子,于是他就跑到了楚国。春申君任命他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子也被罢了官,但他还是在兰陵安家了。李斯是荀子的弟子,后来做了秦国的国相。荀子憎恨当时污浊的时政以及不断出现的昏君,以及庄子等人败坏风俗,于是他总结了儒、墨、道等家的情况,写了上万字的著作,然后去世,他被葬在了兰陵。
孟子和荀子被认为是除孔子之外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被称为“亚圣”,可见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著有《孟子》。而荀子则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虽然三人都为儒家,但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礼”。另外孟子提倡人性本善,但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后天的教育和惩戒,相当于吸收了部分法家的思想。当然这也是由于荀子出生较晚,吸取了其他家好的经验得出的结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