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荀子——同为儒家,却与孔孟大不相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0 09:18:01    

荀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时人尊称他为“荀卿”他生活于战国末期,是孔子、孟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曾担任齐国官职,后到楚国兰陵为官。令他的全部思想理论,留存于一套名为《荀子》的书籍中。

荀子对社会的贡献,还在于他培养了两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李斯和韩非。李斯用从荀子这里学得的“帝王术",帮助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大秦帝国。韩非则从荀子这里学成之后,成为了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荀子画像

《荀子》在先秦思想界以及文学界的地位:

展现荀子思想精华的《荀子》一书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这是一本是先秦学术思想成果总结性的著作,展示了他在哲学、逻辑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荀子》一书又是先秦诸子散文创作中的佼佼者。展现孔子思想的《论语》,展现孟子思想的《孟子》基本都是语录体,记录事情和思想的联结。而到了《荀子》这里,则已形成严谨的论文了。荀子的文章浑厚严谨,说理透彻,且多用比喻句,以及对比和排比、引用名言等等,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特色。《荀子》与《孟子》、《庄子》、《韩非子》这四部著作,被誉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四大支柱。

同时,荀子还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以及最早用问答体写赋的人。他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1.性恶论:同为儒家学者孔子孟子主张性善,荀子却主张性恶。孔子是儒家创始者,他的思想主张是维护周朝的礼制,推行仁道。孟子从“人性善”的思路出发,提倡后天教育养成的意义,注重个人的心性修养,主张君主应实施德性教化,并以民为本。

但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礼法并用,尤其在乱世时更应如此,唯有重法,才能富国强兵。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恶》篇中,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还认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常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性恶》)


荀子所说的“性”,是指与生俱来、自然而成的“自然之性”或生理本能。“伪”不是“真伪”、“虚伪”的“伪”,而是“人为”之义。因此,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记载荀子思想的《荀子》书籍

2.天人论:荀子主张“天人论”,即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这是荀子学说中最具进步和积极意义的理论。

《天论》篇开头写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种思想完全否定了古代社会中的“天命论”——一切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们生而为人只能听天由命,这种消极厌世情绪一扫而光。作为帝王中的尧帝和桀,是截然相反的两位帝王。尧帝开创禅让制,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发明围棋......做了很多利民好事;而桀帝是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的代表人物。荀子认为,这两个帝王的后果说明,如果以礼义来配合(天)就会吉祥,(人)以暴乱(不以礼义)来配合天就会凶险。这里强调了人为的因素。

3.社会道德观:荀子认为人之性恶,需要用礼义和法度来加以制约。他同时主张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行“胜人之道”——在人生观上主张积极有为与正义的原则,主张修身为本,强调“学”,提倡"思”,重视“行”等等。

荀子在《礼论》篇中说:“礼起于何也?日: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又在《大略》篇中说:“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荀子与弟子们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