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字长吉,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李贺一生坎坷,他虽然才气纵横,少年成名,但却家境窘迫,仕途坎坷,李贺一生都饱受疾病的折磨,这更加剧了他的痛苦。
年仅二十七岁时,李贺就因病去世,令人叹息不已,但短暂的个体生命,无法限制李贺诗歌长久的艺术生命。
李贺的诗歌,以奇诡闻名,因此后人称其为“诗鬼”,但他的诗歌中,同样也有壮怀激烈、直抒胸臆的作品。
李贺曾留下一首《南园十三首》之五,就是这样的典范,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李贺短暂的一生,都在艰辛困苦的生活中饱受折磨,身体的病痛更是加重了他的痛苦。
李贺出生在中唐,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贞元初到唐宪宗元和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虽然已经从安史之乱的动荡中恢复过来,社会秩序基本稳定,但和唐初万国来朝的“天可汗”时期相比,已经远没有那时候的盛唐气象了。
李贺的祖上也曾显赫一时,他祖籍陇西,是唐朝宗室郑王一脉的后人,因此李贺的诗中,常会出现“陇西长吉”、“宗孙”、“诸王孙”这一类的自称,由此可见李贺对祖上宗室的名号还是有着很大的认同的。
但传到李贺一代,家道早已中落,李贺家中有姐弟三人,均由为其母郑氏抚养长大,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在李贺17岁时早逝,更是让家庭雪上加霜。
生活之苦让李贺小时候根本没有贵公子的优雅和从容,他在老家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时,应该还要参加农业劳动,在他日后的诗歌创作中,有很多关于田间劳作和民间疾苦的诗句,这应当都是他有切身体会的。
李贺从小就聪慧过人,少年时就已经诗名远播,但因为父亲去世,他要守丧三年,因此未能及时参加科举。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李贺守丧期满,在二十一岁时参加河南府试中举,当年前往长安准备进士考试,但踌躇满志的李贺却在长安遭受了一次重击。
当时有忌妒他才能的人拿他父亲“晋肃”之名做文章,声称“晋”与进士的“进”字同音,李贺应当为父名避讳,不能参加科举,年轻气傲的李贺愤而离去,自此和科举绝缘。
好在第二年,李贺等来了一次机会,他毕竟是宗室后人,因父荫回到长安担任了奉礼郎一职,算是踏上了仕途。
奉礼郎是为太常寺属官,从九品上,是“掌朝会祭祀君臣之版位”的官职,为皇朝祭祀时提供服务。
李贺在长安三年,先是担任奉礼郎,后来又担任了“掌和六吕六律,辨四时之气,八风五音之节”的太常寺协律郎一职。
协律郎一职为八品上阶,略高于奉礼郎,但都是职位卑微的底层小官,好在这两个官职都需要精通格律音乐,对李贺来说倒是能发挥所长。
虽说已有小小的官位,但并没有改善李贺的经济状况,他在长安三年,时常会被稻粱谋所困,他当时租住在长安的崇义里,即便是与朋友相处中也见出捉襟见肘的困穷来,对这段窘迫时光的描写,在他的诗中所作的序文中常有所见。
比如他和对门朔客李氏对饮时,典当了衣服才能换取一桌酒席,饮酒时,对方让自己仆人申胡子吹觱篥助兴,李贺一时心有所感,作诗《申胡子觱篥歌序》,以五彩华章相赠朔客李氏,也在序文中记下了“将衣质酒”的寒酸。
还有李贺的《送沈亚之歌序》,其中写道:“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劳之”,送别友人的李贺,却无钱买酒,只能高歌一曲聊表心意,这位年轻诗人的心酸和窘迫可见一斑。
在长安三年,李贺眼看升迁无望,功名难成,最终只能在元和九年辞去官职,郁郁离去,回到老家昌谷休养,此后李贺辗转奔波,始终没有一展所长的机会,在元和十一年时,年仅二十七岁的李贺因病去世。
李贺不但生活窘迫,仕途不顺,他一生更是饱受病痛的折磨,他的诗中,经常以“病身”、“病容”、“病骨”、“病客”等词来自我形容。
李贺还饱受肺病的困扰,时常胸闷咳嗽,后人推断他有肺结核的明显症状,这在他的诗中也有所体现,他在《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一诗中,就留下“旅酒侵愁肺”的句子。
贫病交加下,李贺早早就白了少年头,年仅二十余岁的他,就已经两鬓斑白,“秋姿白发生”、“梦泣白头生”的诗句都是他感怀自己少年白发而作。
在李商隐所作的《李贺小传》中,这样形容过李贺的长相:“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这样的相貌显然难以称得上是健康的表现。
近代有学者根据《李贺小传》中的相貌信息,再结合李贺诗歌所描绘的身体病况,推测李贺患有遗传性疾病“马凡氏综合征”,这类疾病的患者四肢、手指、脚趾都会细长不匀称,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患者因病早夭的概率很大,这些都和李贺的情况相符。
家境贫寒,又生活在没有现代医学技术的古代,李贺的疾病,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因此李贺的人生,就因为疾病而匆匆划上了句号。
李贺的一生,虽然因为疾病只度过了短暂的二十七年,但他却在唐朝诗歌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贺生活中唐时期,正处于诗歌转型的年代,是从“贞元之风尚荡”走向“元和之风尚怪”的历史阶段。
唐代中期,韩愈及其朋友门生,致力于文章“复古”,在诗文中推崇刻意奇诡的用韵,李贺的创作,也不免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韩愈作为唐宋时期的文章大家,不仅在文风上影响李贺,他更是李贺的伯乐之一。
李贺七岁时,就已经能作诗,有神童之名,韩愈曾专程来探访他,李贺当场写下《高轩过》一诗,韩愈惊叹不已,从此李贺的才子之名就广为流传。
李贺参加河南府寺中举时,韩愈就是组织者之一,之后李贺在长安受人中伤无法参加考试时,韩愈也曾挺身而出,为李贺辩护。
李贺少年就有才名,虽然生活窘迫但一直刻苦求学,之后仕途受挫,他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诗歌创作,他和韩愈等人共领唐朝文风一时之新变,后世的文学史中,一般也都将李贺划入韩愈一派诗风的营垒。
在清初叶矫然的《龙性堂诗话初集》中,就将李贺和韩愈相提并论,认为唐朝诗人大家中,大都造句押韵悉归自然,唯有李贺和韩愈二公,“创辟奇险,不循径道,而语语天拔,得未曾有,洵异才也”。
李贺诗歌用韵上,深受韩愈的影响,但他的诗歌创作,也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精通音乐,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技法,在欣赏音乐方面有很高的修养和天赋,在诗中描写了大量的乐器和音乐演奏场面,这些音乐场景,富于多方面的文化意蕴,对李贺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关系。
因为生活中的压抑和病痛的折磨,李贺转而在佛经和楚辞中寻求灵魂的慰藉,排遣自己内心深处的幽愤和痛苦,他的诗歌深受楚辞影响,善写虚幻的神仙鬼魅境界,想象奇特、结构奇诡、修辞奇丽,被杜牧称赞为“《骚》之苗裔”。
李贺的诗歌在用韵方面,和韩愈一派一脉相承,但在“奇”一字上,和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又有想通之处。
比如,李白《蜀道难》,就被世人称为“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这种独特诡异的想象和文风,似乎在李贺身上得到了传承。
在唐朝时,就有人注意到了李贺和李白在“奇”风上的相似之处,之后历代的评论者们,很多将李贺附在李白之后的,这让李贺风格愈著,声价亦增。
比如皮日休的《刘枣强碑》,历叙歌诗之业,推崇李白为“吾唐来有是业者”,标举李贺为李白之后的“百岁有是业者”。
唐末至五代,李咸用的《读修睦上人歌篇》中,有“李白亡,李贺死,陈陶赵睦寻相次”的排列,而诗僧齐己也将两人相提并论:“李白李贺遗机杼,散在人间不知处”、“长吉才狂太白颠,二公文阵势横前”。
带了北宋初,翰林学士钱易在《南部新书》卷三中的记载,更让李贺坐实了诗鬼之名:“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为地才绝,李贺为鬼才绝”,同样在宋严羽《沧浪诗话》中,也有类似记载:“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相比李贺短促的个体生命,他所留下诗歌的艺术生命显得格外悠长,李贺的“诗鬼”大名也是唐诗历史上的无法回避的重要一环。
李贺的诗歌,用韵奇险、想象奇特、结构奇诡、修辞奇丽,和盛唐时期的豪迈诗风区别很大,他的诗中,少有壮怀激烈之语,但也有例外的作品。
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五,便是这样一首凌厉激烈、直抒胸臆的作品,诗中只有短短四句, 却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南园十三首》是作者从长安辞官,回到老家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
这组诗风格题材各异,有写景的,有抒情的,大都刻画田园生活的艰辛,抒发韶华易逝、壮志的感叹,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南园十三首》大都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但其中的第五首,却是少于的激情飞扬之作,让人能一睹李贺饱受病痛折磨和仕途坎坷下的凌厉锋芒。
第五首一开篇,便是大声的喝问: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其中吴钩一词,最早来自春秋时的吴国,后世用此词来指代锋利的刀剑,在诗文中出现时,吴钩往往代表文人墨客希望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开篇两句,就是李贺蹉跎后的激情自白,他何尝不渴望手执利剑,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成就男儿的一番成就,而收取关山五十州,则正是指代了当时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
李贺生活的年代,李唐王朝的基本统治秩序虽然已经恢复,但藩镇割据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态势,当时大河南北,大量州郡均由当地藩镇自治,中央政府的政令已经不能有效控制这些地区,大唐已经初步暴露出衰败的迹象。
李贺本就是李唐宗室后人,又有着怀才不遇的感慨,面对如此时世,自然有着种种郁积心头的痛楚和不甘,因此,这开篇两句,便是他在忧虑国家前途后的大声喝问,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平定天下的宏大志向。
之后两句的“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不甘和激愤的情绪更为激烈,李贺拿唐朝表彰功臣著名的凌烟阁为例,反问当年凌烟阁上的功臣中,又有几个是埋首诗文中的书生呢?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为了纪念和他一起开创太平盛世的诸多功臣,就在长安城中太极宫的东北处修建了凌烟阁,选取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中,从此之后,凌烟阁就成为了为人臣者最高荣耀的象征。
李贺以凌烟阁的功臣自比,蹉叹了自身的境遇,他何尝不希望和凌烟阁功臣们一样,得遇明主,在历史上写下自己的不朽功业,但最终他依然只能寄情于诗歌之中。
幽居南园,李贺既有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忧思苦闷,也有渴望为国效力的满腔热血,这种种心境,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首千古绝唱,让后人在穿越千年的时光后,依然惊艳于李贺的才华。
《看李贺穿越三苦人生——“解密李贺”之一》,《博览群书》,2021年7月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