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赵匡胤之死一直是历史谜案,弄明白这几点,就知道他死在谁手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4 10:33:21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死去。

也正因为死得突然,再加上,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均已成人,皇帝位本该由儿子继承,却最终落在弟弟赵光义手上。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宋朝国史和实录中,对其死因竟略而不载。一时间,有关赵匡胤的死因,便成了千古之谜。

下面,我们不妨列出民间两种最经典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说宋太祖听了一个术士的话,知道自己气数已尽,便急召弟弟赵光义到宫内酌酒对饮,安排后事。

当时,宦官和宫人都不让在场,只从远处见到烛影之下,赵光义有时离座,有时作推辞之状。后来,又看到太祖拿着柱斧砍地上的雪,大声对弟弟说:“好做,好做”。

后来,太祖解衣带就寝,弟弟赵光义当晚也留宿在宫中。到凌晨,太祖去世。

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斧声烛影”的由来。

第二种说法,是说那天晚上,太祖有病,弟弟赵光义入宫问候,夜间见太祖睡熟,乘机调戏侍候太祖就寝的夫人费氏(即原后蜀主的花蕊夫人费氏),太祖醒来,以玉斧砍他,皇后和太子闻声赶到,太祖已气得奄奄一息,弟弟赵光义急忙出宫。第二天清晨,太祖死,赵光义便来了一个灵前即位。

当然,关于赵匡胤的死,还有其他说法,比如说,是弟弟赵光义派御医毒死(基本不可能)等等。

总之,说法一向不一。在此,也不一一例举。

那么,宋太祖赵匡胤到底又是怎么死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赵光义能够杀死哥哥赵匡胤的几条理由,或许就明白赵匡胤的死因了。

首先,在后周时,赵光义就同哥哥一样,开始戎马生涯了。陈桥兵变发生时,给赵匡胤黄袍加身立下头等大功的,除了赵普,就是赵匡胤的这位弟弟赵光义。这份功劳,也足以让他继哥哥之后,过一过当皇帝的瘾头。

所以,面对赵匡胤两个渐渐长大的儿子,如皇权落入他们之手,依我们推理,赵光义自会心中不甘。为防备夜长梦多,采取必要措施,尽快将皇位拿到手,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是在为赵家立下的功劳方面。

其次,在赵匡胤夺得皇帝位,北宋建立之后,赵光义也开始任殿前都虞候,一跃成为禁军中的重要将领。

而最关健的还在于,在赵匡胤征讨李筠、李重进时,以殿前都虞候身份统领宫廷事务,执掌京城禁军的正是这位弟弟赵光义。他在宫廷内外遍插他的亲信和耳目,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应该说,从此时起,赵光义就已经开始为他的皇帝位暗暗做着准备。

这是在宫廷内外的亲信安插方面。

再次,“杯酒释兵权”之后,在赵匡胤的核心部队中,张琼被宋太祖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候(总指挥员)。但因其耿直,且只忠诚于赵匡胤一人,据说被赵光义暗中买通史珪、石汉卿二人,将其陷害而死。

随后,又是赵匡胤旧部杨义继任殿前都虞候,但这时候,情况已完全不同了。

或者说,除张琼之外,其他包括杨义,甚至包括田重进、米信、崔翰、李怀义等在内的一大批对赵匡胤忠心耿耿的旧部,因为惧怕赵光义的势力,最终也不得不暗中屈服于赵光义。在赵匡胤临死前,整个军权都几乎掌握在了赵光义手中。

也正因为此,赵光义即位,田重进便做到了侍卫马步军都虞候,米信做到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怀义则做到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翰呢,则做到了殿前都虞候。

这是在军权掌握方面。

再有,在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赵光义升任开封府尹、同平章事(京城开封府最高长官、位在宰相之上)之后,赵匡胤外出时,赵光义仍是作为东京留守,坐镇京城,看守朝政(你想想,多少年的经营,由他培养的亲信是不是早已经遍布朝堂内外了),以致在赵匡胤去世前,他已经掌握了宋朝很大一部分权力。

从实质上来说,下一任的皇帝已非他莫属了。

当然,关于这一点,赵匡胤不是没看出。

或者说,来自弟弟赵光义的威胁他早已经感受到了。也正是为摆脱这种威胁,最明显的例证,便是赵匡胤提出的迁都计划。后来,此计划之所以能够在一片反对声中落空,是因为最大的反对声,正是来自他的弟弟赵光义。

此时,赵匡胤虽然贵为皇帝,却已经很难控制局势了。

由此可以想象,在赵匡胤死前,赵光义的势力已经大到了何种程度。

好正如传说中的那样,说他敢在卧病在床的赵匡胤面前(甚至当前当时的宫人面前),调戏赵匡胤最宠爱的花蕊夫人费氏,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因为赵光义本身就是一个喜好调戏别人女人的流氓。

所以,说话到此,你可能也大致明白了,当时正在生病的赵匡胤,更有可能是在与弟弟赵光义的争吵之后,丧生的。

只是,面对宫廷内外皆是赵光义的势力,无人敢将此事揭穿,以致于在历史记述中,有关赵匡胤的死因,也只草草几笔。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