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在史学界有很大争议,也是劳苦大众最能接受的茶余饭后的版本。烛影斧声最初出自宋朝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有一天夜晚,天气突然大变,下起了鹅毛大雪。赵匡胤突然来了兴致,命宫人召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进宫喝酒。赵匡胤屏退左右,与弟弟二人对酌。里面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人知道。外面的宫女和侍卫透过窗户映出的影子看到赵光义起身做避让的动作。两人喝完酒之后已经是凌晨了,外面的雪已经堆积了数寸之高,只听见赵匡胤拿着手斧(应该为礼器,类似于如意之类)戳地,大声的对赵光义说好好做,好好做。说完之后,赵匡胤就脱了衣服睡觉了,睡着之后鼾声大作。当晚,赵光义就留宿在了内宫。大概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内侍发现赵匡胤已经死在了万岁殿,于是赵光义在哥哥赵匡胤的灵前即位。
先不考虑《续湘山野录》的定位和作者文莹的身份问题。文中关于赵匡胤去世的记载语气隐隐约约,文辞闪烁,给了后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其实其中关于赵匡胤逝世的记载只是被后世过分加工了。后世关于烛影斧声的理解就是摇曳的烛光中有斧子劈砍的声音,自然而然的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赵光义趁哥哥喝醉用斧头杀死哥哥的画面。按照《续湘山野录》关于赵匡胤去世前的记载,其实描绘就是赵匡胤临终传位的画面。赵匡胤感觉自己身体不适,又赶上天降大雪,大地缟素。顿感自己时日不多,于是召见自己的弟弟进宫,做传位安排。
但按照上面的解读存在两个疑点。一、传位这种关系社稷江山的大事为什么没有大臣或者近侍在场。其实这个也可以解释的通,司马光《续资治通鉴长编》当中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王继恩之误)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又遇医官贾德玄(程德玄之误),“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下面这一段描述很有戏剧性:“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意思就是说赵匡胤病重,皇后命太监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但王继恩却叫来了晋王赵光义。王继恩跟随赵匡胤平定南方,且名字为其所赐,应该是赵匡胤的心腹太监。皇后见是赵光义来了,便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要赵光义好好善待他们母子。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赵匡胤传位与赵光义的想法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已经人尽皆知的事情,起码从皇后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官修正史《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所以赵匡胤对赵光义当皇帝一直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再加上两人的母亲杜太后的从中斡旋,赵匡胤早就有了传位赵光义的想法。要不然也很难理解赵匡胤在年近五十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立当时已经二十五六岁的“八贤王”赵德芳为太子。可能赵匡胤的心中也有一丝丝的犹豫,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去世前一晚的两人对饮应该就是赵匡胤下定决心传位赵光义的时刻,嘱咐他好好做一个皇帝,好好善待自己的侄子。二、赵光义当晚为什么会夜宿禁宫。除了皇帝、后妃、宫女、太监和未成年的皇子公主,历朝历代都是不允许外官夜宿禁宫的。这个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上面也说到了,对饮之时,储君已定。赵匡胤自感时日不多,特降圣恩让自己的亲弟弟陪陪自己也是说的通的。
所以烛影斧声,赵光义弑兄篡位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撇开上面的理性分析不谈,文官出身的赵光义敢对武将出身的哥哥动手,即使是喝醉了,他也不敢。
二、正常死亡
根据我们现代所能看到的古代帝王画像,赵匡胤身体肥胖。根据史书记载赵匡胤武将出身,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经常会搞些酒场政治出来,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赵匡胤的典故似乎都和酒有关,像杯酒释兵权、雪夜定策和斧影烛声。赵匡胤与大臣们喝酒经常会喝的酩酊大醉,经常会在参加宴会的时候昼夜喝酒,直至喝醉才罢。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一个体态臃肿的经常酗酒的五十岁男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很大。《续湘山野录》记载其大量饮酒后鼾声如雷,这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征兆。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