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科研路上的追梦人
即将到来的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近年来,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到病毒机理探寻、新药创制,乃至新材料研发等诸多领域,我省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克服一个个极限考验,实现了我省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突破。
实验室里勾勒出他们日夜伏首的身影,工厂车间留下他们奔走试验的脚印,科技产品里凝结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今年,我省将加快建设“互联网+”和生命健康科创高地,谋划建设新材料科创高地,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本期前沿,我们从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新材料领域分别选取一位科学家,跟随他们的脚步,感受科技工作者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体会浙江科技创新的蓬勃生命力。
鄢仁鸿
在科研领域,90后已成为中坚力量。在西湖大学,一批优秀的90后青年科学家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绽放光彩。
“做科研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5月25日下午,在安静的西湖大学校园里,记者见到了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鄢仁鸿。他参与的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团队是一支以90后为主的年轻科研团队,近日发表了多项与新冠病毒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
“如果说早前的研究成果是发现了病毒打开人体细胞大门时抓住的‘门把手’,那么接下来我们深入研究了病毒转动‘门把手’的过程,能够为后续寻找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眼前的鄢仁鸿戴着黑框眼镜,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思路清晰。一提起自己的实验室工作,他打开了话匣子。
两个月前,他和团队成员首次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全长三维结构,以及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全长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简单来说,就是破解了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这一项研究成果登上了美国《科学》杂志封面,鄢仁鸿是该论文第一作者。
随后,他们与陈薇院士团队合作,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新冠病毒S蛋白与中和抗体4A8复合物的结构,为提高新冠病毒治疗的成功概率打下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9日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上线。
面对接连取得的重磅成果,鄢仁鸿却显得非常平静,“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也想为抗击疫情出一分力。”
1月底,他提前结束春节假期返回学校投入实验室工作,为了加快科研攻关,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和团队成员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2小时,通宵做实验更是习以为常。“我们实验室此前一直在研究氨基酸转运蛋白,ACE2和B0AT1复合物就是其中一种,前期积累了一些经验,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加速了研究进程。”
科研攻关,往往需要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要看清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关卡重重,最难的一关就是蛋白样品制备。如果样品制备不好,就算有先进的冷冻电镜,也无法解析出它的结构。
如何确定样品好或不好?鄢仁鸿解释道,蛋白质都有一定的特征形状,如果是不好的样品,蛋白质会聚集起来,或者散掉,如果是好的样品,蛋白质就能够维持它本来的状态。样品制备过程一方面依靠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进行尝试。团队经过对缓冲液环境、PH值、盐浓度等多次调试,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样品制备条件,顺利攻克难关。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宇宙星辰。”——这是鄢仁鸿在微信上的个性签名,也是他从事科研工作的初心写照。当初他义无反顾走上科研之路,离不开前辈们的指引。
针对近期网络上特别火的“后浪”概念,鄢仁鸿有着自己的看法。“我的博士导师颜宁老师,还有施一公老师、周强老师等,他们相当于我的‘前浪’。从读博开始,我就深受前辈们影响。”出生于1991年的“后浪”鄢仁鸿对“前浪”充满感恩。
他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年少时对许多事情还懵懵懂懂,也没有特别明确的人生目标,当科学家还停留在小时候的理想层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在读大三的他看到了清华大学颜宁教授的一篇博客,有句话深深打动了他。“她说能够促使她进行科学研究的是成就感,正是这种大大小小、持续不断的成就感使她‘上瘾’,让她愿意在科学领域里继续探索。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当你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不妨想着在什么地方能收获一些成就感,有成就感意味着你对这件事有兴趣,愿意花时间去做好它,获得这些成就感可能会指引着你不断前进。”回想起被“点醒”的那一刻,鄢仁鸿感慨万分。
当天,备受鼓舞的他立刻联系颜宁教授,晚上10时发邮件询问能否去她的实验室做毕业设计,本以为会石沉大海,没想到不到10分钟就收到了颜宁肯定的回复,让他喜出望外。
鄢仁鸿如愿以偿开启了师从颜宁的博士生涯,颜宁教授乐观向上、充满好奇的科研态度和极高的科研专注力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不仅在学术上让他受益匪浅,也为他的人生指引着方向。
他的科研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他在实验室师兄的带领下一点点学习、一步步摸索,有段时间他感觉学得很辛苦,也没有特别多的收获,不禁陷入对未来的迷茫中。后来,在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指点下,他开始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认真思考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
2019年7月,鄢仁鸿博士毕业,入职西湖大学,得到了更多师友的启迪和帮助。“施一公老师有非常远大的理想,他参与创办了西湖大学,让我明白作为一名科学家不能只想着做好本职的科研工作,也要想着为国家、为社会尽自己的一分力,这样才可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鄢仁鸿说。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