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郭永怀简介个人资料(1968年郭永怀遇难后,周总理失声痛哭)

16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20 20:50:26    

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小型军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上空,准备降落。在距离地面大约400米时,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在着陆的一瞬间,飞机一头扎向一公里外的玉米地中,巨大的轰响之后,一团火球冲向了天空。

当秘书匆匆向周总理通知这个噩耗,并告诉他,郭永怀也在那架飞机上时,周总理许久都没有说话,忽然,他将右手高高举起,猛地拍在沙发扶手上,一声长叹后,周总理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用生命保护绝密资料

郭永怀,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就在飞机失事的一个月前,我国的核试验进入关键时刻,59岁的郭永怀亲自前往青海试验基地,为试验进行最后的准备和检查工作。

12月4日,郭永怀发现一个重要数据存在问题,急于回北京进行研究核对,他乘车匆匆赶到兰州,利用转机的一段时间,还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汇报,并作出了相应的指示。

图丨正在作报告的郭永怀

当时和郭永怀一起工作的几位挚友,纷纷劝他改乘火车返京。当时我国的飞机大多数是苏制的小型飞机,周总理和聂帅出于安全考虑,也曾多次叮嘱科学家们,尽量不要乘坐飞机。

面对挚友的劝说,郭永怀固执地回答说,自己搞了一辈子航空,还怕坐飞机?搞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

其实大家都知道,郭永怀是为了节省时间,这么多年来,他为了抢时间赶进度,经常乘坐小型军用飞机,往返于北京和试验基地,对他来说,这样的方式已经成了常态。

在临上飞机前,大家还劝他等天亮再走。郭永怀抛下一句:“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说完,就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飞机。

谁都没有想到,此次和郭永怀的一别,竟然成了永诀。

飞机失事的现场惨不忍睹,救援人员经过仔细辨认,终于认出了郭永怀的遗体。人们吃惊地发现,他和27岁的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当将两具烧焦的遗体吃力地分开后,一个土黄色的公文包完好无损地掉了出来。

看到这一切,救援的解放军战士当场跪地痛哭。在飞机失事的一瞬间,郭永怀和警卫员一起,用生命保住了国家绝密资料。

图丨钱学森(左一)与郭永怀(右二)等人在颐和园留影

周总理听说这个噩耗之后,下令彻查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消息。然后还特别强调:“以后,我们国家重要的科学家,尽量不安排坐飞机,更不要集中乘坐飞机。

钱学森听说这个消息后,同样伤感不已,连声悲叹“太可惜,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中华民族失去了一个天才的儿子。”

郭永怀的意外离世,震惊了中央领导,震惊了整个国内科技界。

当时郭永怀的妻子李佩,还在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被紧急电报叫回北京。一进家门,她发现郭永怀的领导和同事们站满了屋子,他们个个表情严肃,茶几上放着一片熏黑的眼镜片,和一块已经损坏的怀表。

当领导将飞机失事的消息告诉她时,李佩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但她没有掉眼泪,而是默默地站在阳台上,久久凝视着远方。

图丨晚年李佩

她不禁想起自己和丈夫过往的点点滴滴……

永远不忘对祖国的忠诚

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自幼聪颖,17岁考入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当地第一个公费中学生。1929年,郭永怀考取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两年后直接进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开始本科学习。

在导师的推荐下,郭永怀进入北大物理系继续深造。1938年,郭永怀以5门课程超过350分的成绩,从3000多人中脱颖而出,通过了留学生招生考试。

次年,包括郭永怀在内的22名留学生,通过越南海防转渡香港。由于二战爆发,英国人拒绝接纳外国留学生,他们不得已返回昆明。

1940年1月,郭永怀再度满怀希望,和伙伴们集合于上海,准备前往加拿大。在上船之后,他们意外发现,自己的护照上竟然有日本签证,而且日本签证官还写了一段话:“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游览。”

图丨中国留学生在“俄国皇后号”上留影,后排右三为郭永怀

留学生们当即强烈抗议,坚决要求更改护照。一向寡言的郭永怀,面对英代办的威胁时,大义凛然地说道:

“宁可不出国,中国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气!”

之后带领全体留学生下船,毅然回到了昆明。

经过和英代办七个月的抗争之后,22名留学生终于赢得了不在日本逗留的条件。他们乘坐俄国皇后号邮轮,经过28天的海上颠簸,终于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当时郭永怀所学的是应用数学,仅仅半年的时间,郭永怀就获得了硕士学位,令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不由得赞叹:“想不到中国竟有如此出色的人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1941年,郭永怀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冯 · 卡门教授,研究空气空力学,从此他与钱学森成为同学、知己。四年之后,郭永怀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论文题目,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的这一项研究,突破了航空领域声障这一世界难题,解决了飞机超声速飞行的问题。郭永怀因此被聘请为美国数学学会会员,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还加入了美国航空学会。

在导师的推荐下,郭永怀前往康奈尔大学任教,并成为该校航空研究院的创立者之一。

图丨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五位创始人,左二为郭永怀

由于他的研究会涉及到美国的机密,美国方面提出了诸如“放弃回国”、“永久留美”的条件诱惑,然而郭永怀却对此视而不见,还公开发表声明:“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去。”

他的声明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重视,专门对他做了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

一旦在这个问题上选了“否”,则意味着失去涉密资格,失去深入核心研究的机会。

在科学研究上的机遇和对祖国的忠诚上,郭永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有力地回应了一个“不”字。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郭永怀研究的步伐从未停止。富有戏剧性的是,美国在一些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疑难问题,还需要郭永怀来解决。就这样郭永怀一跃成为航空院三大核心主持人之一,成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

图丨郭永怀夫妇结婚照

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李佩见到了康奈尔大学鼎鼎大名的郭永怀教授。通过这一场报告会,两人互生好感,开始交往。相同的经历和爱好,让两人心灵相通,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郭永怀至少能抵得上十个师”

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少留学海外的中华儿女,怀揣着报国理想,纷纷踏上了回国之路。然而这条路并不通顺。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在美留学生想要回到祖国,更是困难重重。

当时郭永怀已经功成名就,工作、生活条件极其优越,但他报效祖国的心情却更加迫切。很快郭永怀的行动自由就受到了限制,就连前往英国讲学,美国政府都不同意。

为了阻止郭永怀回国,美国当局找借口传讯李佩一年之久。1955年在对中国留学人员的调查表上,郭永怀有力地回应了美国当局:“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

图丨郭永怀夫妇在美国留影

他在美国的朋友,包括许多加入美国籍的华人朋友,都纷纷劝说郭永怀,留在美国不但工作生活优越,孩子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何总是惦记着那个贫穷的国家呢?

郭永怀对这种言论十分生气,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为了尽快回国,郭永怀请律师与移民局交涉,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对郭永怀放行。在回国前,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借口“携带敏感资料”,阻挠他回国,在学校为他举行的送别餐会上,当众烧掉了自己的手稿和研究资料。

妻子李佩劝说他不要这样做,将这些资料带回祖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亲手烧掉自己的心血,郭永怀何尝不心痛,但他淡淡地说道:“省得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在我脑子里了!

事实证明了郭永怀的原件。在他们一家人登上回国的邮轮时,几名联邦调查局的人员,对同船回国的物理学家张文裕夫妇进行了搜查,导致开船时间推迟了两个小时。

在等待中,李佩不禁对丈夫之前的举动暗自庆幸,毕竟人的头脑是无法被搜查的。

图丨郭永怀亲手焚毁自己的手稿

当郭永怀一家人抵达深圳入境后,钱学森闻讯立刻发出一封信,请他到中科院的力学所工作。为何钱学森心情如此迫切?曾经美国人称“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得知后笑称,如果自己能抵得上五个师,那郭永怀至少能抵得上十个师。

郭永怀到达北京之后,毛主席曾专门接见了力学研究所的专家们。当时很多人都激动地涌上前,争着和毛主席握手,只有郭永怀,还在站在原地憨憨地“傻笑”。

后来钱学森又带着郭永怀去见周总理,当周总理问他有什么要求和想法时,郭永怀老实地回答说:“我和学森等同志相比,已经回来晚了,我没有什么要求,只想尽快投入工作。

在钱学森的推荐下,郭永怀成为钱学森的副手,投身于力学研究所的科研领导工作。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力学研究所就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在苏联撤走核工业专家后,新中国刚刚起步的核工业遭遇了巨大的困难。钱三强特地找到郭永怀,整整谈了三个小时后,郭永怀被正式任命为九院副院长,带领105名专家学者,负责原子弹理论的探索和研制。

图丨郭永怀(右一)在指导研究生

核武器研究基地设在高原地区,海拔3800多米,气候变化无常,冬天最低温度甚至能达到零下四十度左右。由于环境恶劣,物资匮乏,不少研究人员都因为营养不良出现了浮肿。

当时50岁的郭永怀也不例外,满头白发,苍老无比。

为了获得满意的试验结果,郭永怀带着队员们反复试验,甚至亲自在帐篷里搅拌炸药。多次试验之后,郭永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5年,郭永怀奉命参与“东方红”卫星的组织领导工作;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当蘑菇云升腾而起的时候,郭永怀却晕倒在激情沸腾的核试验现场,被同志们抬到了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

图丨郭永怀在现场查看爆炸成形试件

尽管如此,郭永怀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参与到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中,和钱学森一起规划出研究院的发展蓝图。

郭永怀精神永志后人

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时间中,从原子弹到氢弹,从核航弹到导弹核武器,郭永怀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然而对于自己的这些付出,郭永怀却常常这样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辱。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飞机上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当时飞机开始猛烈晃动时,他听到郭永怀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谁都无法想象,短短10秒钟的时间,郭永怀如何做出这个令人动容的决定,为国家保留下重要的文件资料。

图丨郭永怀(左二)参加教学会议

在郭永怀遇难之后,有关部门在八宝山公墓,为他举行了小型却隆重的追悼会。郭沫若致悼词,钱学森、钱三强等生前好友参加了追悼会。

在他遇难的第20天,国家授予了他烈士的称号。第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在郭永怀牺牲20周年时,他生前的老师、好友、同事、学生,齐聚力学研究所举行报告会,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等人,到会并撰写纪念文章,聂荣臻、张爱萍等国家领导人题词纪念。

在中科院力学所大院东侧,人们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亭,上面刻着张爱萍手书的“永怀亭”三个大字,亭中立有郭永怀的汉白玉雕像,他和警卫员的骨灰,就埋葬在雕像下。

1999年,钱学森等23名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郭永怀是其中唯一以“烈士”身份被授勋的科学家。

对于这枚奖章,李佩一直都想捐出去,捐到更有意义的地方。经过几番考虑之后,她决定将丈夫的奖章,捐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图丨李佩捐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9月18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45周年前夕,校长朱清时郑重地从李佩手中,接过了国家授予郭永怀的奖章,李佩看着亲手送出去的奖章,仿佛为孩子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在丈夫去世之后,李佩和女儿相互支撑,走出了悲痛。2007年,89岁高龄的李佩,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郭永怀奖学金”,捐赠30万元。随后她将自己剩余的积蓄30万元,又汇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补充2003年成立的“郭永怀奖学金”。

捐过这些钱之后,李佩的存折上只剩下几百元。

不止于金钱,郭永怀的写字台、书籍、唱片等一切遗物,李佩都分别捐献给了不同的地方。这其中不单单包含了对丈夫的怀念,也包含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关切。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公告,212796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21279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李佩星”。

郭永怀先生的伟大业绩,将永志后人……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