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资料(战火中的乌克兰名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14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4 17:48:14    

#头条创作挑战赛#
虽然乌克兰正在处于战火阶段,未来是否存在极具不确定性。但这块热土出了不少名人,首当其冲是《钢铁怎么练成》作者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十七岁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带头参加修建一条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在铁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恶劣的条件、疾病和匪帮的偷袭夺去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咬紧牙关,拼命干活。但在即将竣工时,他双膝红肿.步履艰难,并且感染了伤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亲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强活了过来。重返工厂后,他一边劳动,一边在技校学习。伤病之身,经不起过度的辛劳,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他被送进疗养院进行理疗。病情稍有好转,又返回基辅,并和许多共青团员一起,在没膝深、刺骨冷的河水中抢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十八岁时,医疗鉴定委员会为他签发了一等残废证明!但是他却藏起证明,继续要求安排工作。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不过他的出生地却在乌克兰。父亲在1877年的土俄战争时曾是一名炮兵,退役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只好到酿酒厂当季节工也曾在外村或城里打零工。还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终年的贫困使他的脾气变得非常坏,经常酗酒后回到家里打骂妻儿老小。母亲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去给人家干活,放鹅、种菜、照看孩子。他们婚后生下六个儿女,夭折了两个。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替人家做针线,给富人当女佣,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每月才5个卢布。由于家境贫困,在乡村教会小学才念了三年书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便被迫辍学。不久,他寄居在当森林看守人的外公家里,替人放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逃难到边境小城镇舍佩托夫卡。父亲在车站找到一份工作,母亲在一个税务官家里做厨娘。生活稍微稳定以后,母亲便把刚刚10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送进镇上的一所小学。在学校里,奥斯特洛夫斯基经常受到上圣经课的神父的斥责。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天文课老师关于地球起源的说法和那位神父说的不同,就去找神父想问个明白,神父大发其火,使劲揪住他的耳朵往墙上撞他的头。后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这位神父家里补课时,悄悄地在他家为过复活节而准备的食品里撒了一把烟末,不巧被神父发现后告到校长那里,结果,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学校开除了。

1919年,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身负重伤,23岁由于病情病情恶化而双目失明、全身瘫痪,29岁写成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0岁加入苏联作家协会,31岁被苏联政府授予列宁勋章,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仅32岁。1940年位于索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为国家博物馆。

1930年4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妻子搬到莫斯科,住在克鲁鲍特金大街一条僻静的胡同里。秋天,他开始着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党和组织的关怀下,给他配备了秘书和打字员,使他的写作速度大大提升了。仅用一年时间,这本书的上卷便完成了。1932年4月,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开始连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该书单行本正式出版发行,接着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内一些知名人士和著名作家纷纷写信向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崇高的敬意,老作家妥拉菲莫维奇和列宁的弟妹都特意赶到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在的疗养院,向他表示祝贺。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另有《书信集》[1]、《文章·演讲·谈话》。

名言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7]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名家评价

您的名字对我来说是最高尚、最纯洁的勇敢精神的象征。我满怀热爱与欣喜赞美您。 请您相信,如果您在您的生活里曾经历过阴暗的日子,您的生平现在是,将来也是千千万万人的明烛。您为世界留下精神战胜个人厄运的、影响深远的、崇高的榜样。您和您的伟大的、解放了的、复兴了的人民融为了一体。您使人民的欢乐和不可遏止的振奋精神也成为了自己的。——罗曼·罗兰[8]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