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符救赵”的典故家喻户晓。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57年,强大的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邻国魏国求救,而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
生死存亡之际,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这一举动不仅完成了救赵的使命,也巩固了魏国的地位。
在“窃符救赵”的事件中,人们称颂信陵君魏无忌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却常常忽略这件事情的关键人物——如姬。
试想,倘若如姬没有窃得兵符或者窃取兵符失败,历史会不会改写?而秦国会不会早二十年统一六国?由此可见,如姬这个人物的关键性。
如姬的出身,史书记载甚少,只知道她是魏安釐王的宠妃,深受宠爱,平常能够自由进入魏王的宫室。做为一名妃子,锦衣玉食又十分受宠,该有的也都有了,那么如姬为何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帮魏无忌去偷兵符?
难道是如姬和魏无忌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是情感纠葛或者是其他?当然不是,这事还得从如姬的杀父之仇说起。原来,如姬早在进宫之前,便身负杀父之仇,如姬想尽了各种办法,自然也借助了魏王的力量。但是三年了,都没有报仇成功。
但是魏王和如姬办不到的事,信陵君魏无忌办到了,手下门客众多的魏无忌不费吹灰之力,就取来了如姬杀父仇人的项上人头。而如姬也是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她感念魏无忌的恩德,所以当魏无忌让她去偷兵符的时候,她便趁着魏安釐王睡觉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去做了,最终也成功的拿到了虎符,解了赵国的危难。
如果你只是看到了如姬对父亲的孝,窃符报恩的义,恐怕是远远低估了如姬的远见和胸襟。聪慧的她深知赵魏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的道理,维护了“合纵抗秦”的政治主张,实乃是对国家尽“忠”的表现。
“窃符救赵”后,如姬的结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从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十几年不敢回国可以窥探出一二。如姬要么是被处死,要么是被打入冷宫,了此残生。
结语:不出兵符秦已帝,腐儒何事尚狺狺?门前愧杀三千客,六国安危仗美人。纵观如姬这一生,大孝、大义、大忠,实乃传奇女子也!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