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直是富商巨贾的诞生地,而王均瑶这个名字则很少有人提及了。
这位商人白手起家,在商界多面发展,创造多个第一,他的一生可谓是极具传奇色彩。
但是天妒英才,王均瑶英年早逝,过世时才38岁。
1966年,王均瑶出生在浙江省的最南端——玉苍山之南,苍南县。他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小渔村,但是他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渔民。
1983年,为了改善生活,王均瑶放弃初中的学业,带着两个弟弟外出经商。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他们做过很多小买卖,也赚了不少钱,但上世纪80年代,交通还不够发达,电子支付更是影儿都没有,他们只能背着一袋袋现金挤火车、挤大巴,非常麻烦,甚至不够安全。
当时的王均瑶就想,要是能包下一架飞机就好了,速度快、不拥挤,还不怕没位子坐。
但是那个时候温州刚刚开通机场,航线极少,普通人也没有包机的先例,一切都是异想天开。
不过,王均瑶就是胆大包天,还真把“天”给“开了”。
到了1991年,25岁的王均瑶已经身家上亿。
此时的他仍旧生活低调,只给自己买了一辆40多万的代步车奥迪,却给自己的“生意”包下了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成为了民间包机第一人。
这次的包机并不是有钱有势、大手一挥就可以做到的。
王均瑶胆大内秀,在温州机场百废待兴的时刻,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与航空公司、空军进行沟通、对接,终于开通了他们想要的第一条航线。
王均瑶凭借多年积累的财富支持,成功承接了温州机场的包机业务,在1992年建立了民营包机公司,并先后开通了全国各大城市50多条包机航线。
交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脉,随着温州航空包机业务的兴起,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包机需求,如此良性循环,使得温州航空业欣欣向荣。
但是,王均瑶终究只是个承接商,航空市场被培养起来后,这个胜利的果实却被航空公司反手给摘走了——他们收回了经营权,转而自行经营。
这真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王均瑶和两个弟弟都意识到了承包业务不长久,决定自己组建航空公司。
他们敢想就敢做,吉祥航空就是他们实现的又一个理想。
1993年,王均瑶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下,把目光投向了乳业经营。
在那个时期,人们并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也买不起进口牛奶。但是缺奶就缺钙,人们的身体素质不容易跟上。
如果能有中国人自己的健康乳制品,那么“肉蛋奶”中,牛奶普及会更广,效用会更好。
王均瑶有资本,便投身到乳业的探索和开发中,建立了“均瑶乳业”。
一年后,均瑶乳业在uht超高温塑瓶长效牛奶的研发中斩获巨大成功。
从此,国人的乳业蒸蒸日上,“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理念也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上世纪90年代的三峡工程,设计初衷是利国利民,但是还需要解决不少迁移群众的善后工作。
王均瑶积极响应“中国光彩事业”(以民营企业、富商等为主导,将“西部大开发”作为重点进行援助)的号召,投身到扶贫事业中。
他在三峡附近的宜昌市选址建厂,主攻乳品加工,为当时的迁移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他还激励推广“万户养牛计划”,让“进厂上班”、“放牧养殖”改变当地人民以种地为先的想法,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让他们找到新出路,用“进厂”、“养殖”来养家糊口。
这一份工程极大安抚了因三峡工程而背井离乡的群众,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支持与嘉奖。
此后,均瑶乳业以“一飞冲天”的势头,成为国内最大的民企液态奶生产商。
形成华东以无锡为中心、西南以宜昌、当阳为中心、华北以丰润为中心的四大乳业生产基地,每年能产生20多万吨奶制品。
为了方便奶制品走向神州大地,王均瑶再出大手笔,组建乳业联合舰队,让均瑶乳业欣欣向荣。
1998年,王均瑶进军温州出租车行业,斥巨资以每辆平均68.8万元拍买下了近百辆温州出租车永久经营权证。
极大地推动了温州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也为“均瑶集团”再镀一层金,让集团之名越传越远。
如此一来,他空中有航线,陆上有车行,水里有舰队,可谓是水陆空一处不落,全面发展!
这样全方位的交通发展,不仅为均瑶集团带来无数收益,还为国家经济发展疏通了脉络。
王均瑶确实是有大格局的人,“达则兼济天下”在他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不需要奸商,也不希望他人全然无私地倾力奉献,我们需要的是“共赢”。既希望有好心人出手相帮,又祈祷好人一生平安。
而王均瑶就是这样的大好人。
随着改革开放,国内的民营企业开始蓬勃发展,王均瑶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好政策,才能在事业上一往无前。
他深深感激国家的政策扶持,也深知“开放心态、海纳百川”的重要性,始终认为,只有将市场扩张到海外,才能给国家创造更大的价值。
国家也清楚这一点,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而王均瑶有着过人的洞察力与先见之明,早在1999年就为经济全球化做起了准备。
他离开温州,在上海浦东康桥买下200多亩土地,将公司总部,包括营运中心、人才中心、信息中心,全部迁移过来,旨在走向国际化的大舞台。
2002年,王均瑶大手一挥,极具魄力地以3.5亿元买下了上海徐家汇肇嘉浜路的一栋烂尾楼——金汇大厦。
经过精心改造之后,一座新时代高端商务写字楼拔地而起,那就是著名的“上海均瑶国际广场”。
短短两年时间,这座烂尾楼就已经焕然一新,升值至17个亿。
无独有偶,王均瑶带领均瑶集团,在湖北宜昌投资5亿,开工建立第二个“均瑶国际广场”。
他再度聘请加拿大wzmh建筑设计事务所,力求建立一个集酒店、购物中心、剧院于一体的大型商圈。
这座广场的外形极具地域特色,外观上能看出三峡峡谷、长江水源和三峡大坝的影子。建成后,这座广场将成为宜昌第一高楼和地标。
在商界挥斥方遒的同时,王均瑶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
他少年时辍学经商,对未能完成学业感到十分遗憾。
如今要与国际接轨,王均瑶需要经常出席各大国际商业盛会、论坛,甚至要去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发表演讲,此时他深深感受到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
不是他不肯请翻译,只是他觉得自己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想法众多,到了翻译那里,几句话就给解决了。
这让王均瑶不太服气,总觉得靠别人传话意思表达不到位。
于是就一直在抽时间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一边提升自己商业方面的知识理论与眼界格局,一边通过考研英语提升自己与国际友人交流的水平。
王均瑶作为一个商人,从来都是以“义”为先。
他作风正派,为人谦和,真诚坦率,追求的事业与国家民生息息相关,可谓身负“正义”,行事有“道义”。
他不仅在帮扶三峡移民的过程中贡献良多,还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开发战略,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捐款1000万支持援西大学生,保证他们的物质生活,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
鉴于王均瑶人品贵重,贡献卓越又心系民生,2003年,他被推举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
王均瑶还带领均瑶集团成立了直属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在响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道路上鞠躬尽瘁,多方奔走,致力于带动商业同仁共同发展。
王均瑶一生做出了众多决策,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良心商人。
但是命运待他十分残酷,2003年,他在最为忙碌的时刻被查出来患了肠癌。
他原本应该停下一切工作,动用一切资源去寻求救治方法的。
但是他没有,他选择拖着病体,继续奋战在工作第一线。
到了2004年,他生命垂危的时刻,正赶上均瑶集团在收购上市公司。
而他的健康状况一直高度保密,对外一直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董事长病了”,甚至等到他病逝四天后,才有媒体得到消息,将这声惊雷送到了众人的耳边。
现在看来,王均瑶就是军心所在,他就像中军主将,身患重疾,为了迷惑敌人,稳固军心,他不得不下令封锁消息,直到油尽灯枯、攻城成功才将真实情形大白于天下。
王均瑶临终前将公司托付给了弟弟王均豪、王均金打理。
两位弟弟本来可以当甩手掌柜,毕竟他们光是收租就能安安稳稳过好几辈子。但是他们选择继承亡兄的遗志,继续挑起集团、商协的重担,让均瑶集团继续壮大,继续惠及国家和人民。
王均瑶出殡的时候,兄弟俩哭得天昏地暗、摇摇欲坠。
天妒英才啊,王均瑶去世的时候才38岁。
王均瑶堪称商界奇才,几个决策下便是飞机神行千里,大厦平地拔起,偌大的集团和商业网络在他手里如臂指使。
正如三国周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清代文豪郑板桥曾叹道:“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才早凋。
王均瑶去世之后,有好事之人编造了极其离谱的谣言来抹黑他的家人,甚至否定了他鞠躬尽瘁的心血。
谣言中提到,王均瑶去世后,他的妻子携款19亿改嫁他的司机。
这句谣言的潜台词是,他的妻子早就给他带了绿帽子,他忙碌终身最终积劳成疾去世,完全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甚至还有人编造了一句出自王均瑶司机的话:“以前是我给老板打工,现在才发现是老板在给我打工。”
这句谣言实在是会让人气活过来。
一时间满城风雨,谣言越传越离谱。有些人的猎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可谁又能体谅体谅无辜的孤儿寡母和早逝的王均瑶呢?
他的弟弟王均金不得不站出来澄清了这个毫无依据的谣言,他只在公共平台放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人正是王均瑶生前的司机,王均豪表示,这位司机现在在给自己开车。
谣言因此不攻自破。
这样的谣言被人津津乐道,倒也反映出来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一种是自我奋斗,一步步实现理想,在有实力时心系国家与民生,兼济天下。
而另一种则是得过且过,等着哪一天天上掉馅饼,弯腰捡漏,立马就能大富大贵,再回过头来嘲笑一声:“你拼死拼活有什么用?东西不还是白白便宜了我?”
只能说一声“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王均瑶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一生无愧天地,他爱国利民,心系民生,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他的名字,将一代代的以“均瑶集团”“均瑶国际广场”的形式流传下去。
他的遗志,有两位兄弟继承,也有自己的孩子们继承。
他们继续跟随王均瑶的脚步,努力打造更好的“均瑶集团”,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捐钱捐物,关注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一个人的肉体是脆弱的、易碎的,但是精神和品性却是万古流芳、永垂不朽的。
1、中国知网;“胆大包天”王均瑶:一个时代的符号;章回小说(下半月);2009年09期
2、中国知网;从王均瑶之死看名企沉浮;缪耘;唐朝;中国牧业通讯;2006年04期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