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在满洲贵族武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洪承畴的作用是非他人可比的。这不仅 因为 他是一名汉族的重要将官,更因为他在汉族官僚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因而其作用和影响也是特殊的。
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一个参与决策者,在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特别 是在完成东、西南战略转变,招抚江南经略云贵的过程中,其作用尤为重要。这一点就连清初的统治者也是承认的。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首先打败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接着又轻而易举地 灭掉了 弘光政权之后一路向南,连战连捷,大有不可阻挡之势。而此时。与军事进攻俱来的是残暴的酷杀和野蛮的民族高压政策。
大肆抢劫烧杀之外,由京 的圈地投充开始。进而强制汉人雍发易服。使满汉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被占领区的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武装抵抗和斗争,处处打击清军。不仅造成清军锋锐钝滞。
甚至在局部地区出现胶着或逆转的形势。这种情况,使得志骄意满的多尔衮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对策。
顺治二年闰六月,多尔衮任命在内廷佐理机务的洪承畴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 院右副都御史、内院大学士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这确是深思熟虑而又知人善任之举。清军入关之初。
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全国性抵抗的局面,这一方面是由于多尔衮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如祭孔、礼葬崇祯帝、缓莲发等。
更主要的是亡明故官、地主士绅还做着清军是一支”为民请命”、复君父优”的义师的美梦,但随着满州贵族燕京定鼎兵锋南指,借兵复国之思已成为 泡影清军也因进军顺利,开始肆无忌惮地推行酷杀、发的民族高压政策。
这就使清军成了汉族人民反抗民族侵略和压迫的共同敌人,他们所到之 处,普遍遭到人民的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赶紧瓦解江南的汉族地主。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是消遍地烽火的唯一办法。
因此他便看中了洪承畴的文人身份和为官明朝时的影响,以及洪承畴的才干和对江南名地情况较为熟悉的资历。
这些都是其他所有降清汉官所不具备的。于是。顺治二年七月初三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口气给洪承畴发了一道旨意,表明了他对局势的担心及任用洪承畴的目的和期望:“朕以江南初经师命,其余各 省远未同忍已归者 尚多惊疑,未附者或怀观望。
保南土实赖股脑 是用。”他命洪承畴到江南后。务须实心任事酌情况以行抚。”其山林 隐逸乃故明废绅才能堪用者,从公咨访,征聘来京: 或军前委署事者开列上闻。”’七月初。洪承畴走马南京代替了多锋。
洪承畴上任伊始便以现身说法大肆宣扬识时务者为俊杰”及大清朝的恩遇捐宠: 摄政王的特达之知。一时故明文臣武职纷纷“输诚”。洪承畴一次就开列名单上荐 149 人全被多尔衮量才录用,使抗清势力遭到分化。
在军事上,他一反多锋玉石俱焚”的杀掠政策代之以招降首领“贼”擒王的策略缩小了树敌面缓和了民族矛盾此间,他先后招抚了远在湖广的伪泽侯田 见秀义侯张鼎、棉侯袁宗弟四。
据守江南、湖广、河南三省交界山中的明兵部尚书张绪彦,以及在上海崇明抗清的故明总兵高进忠。而他招降的最大成功。是破坏了福建隆武政权。招降其实际控制者郑芝龙。郑投降后。仙霞岭防线的门户大开清军才得以长 驱直入福建。灭掉了隆武政权。
民族矛盾的尖锐。使国内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出现了联合抗清的局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各地农民军几乎都奉明宗室以反清复明相号召因此,洪承 畴攻剿的目标重点同时也对准明宗室王这些有政权性质、有号召力的目标。
他认为这些人“ 无异星火。若不即熄后成原。 这一时期经他剿杀的明宗室藩王,除唐王、鲁 王,以外,还有樊山王朱常、瑞安王朱谊、乐安王朱谊石。高安王朱常淇,金华王朱由栏等数十人,以至顺治帝后来说“故明各王多被诛戮”。
为使已占领的地方治安稳定,洪承畴觉得必须选任善治的地方官员。因此他多次推荐任用一些廉能”官员,这在他的奏章里是屡见的。清兵每到一地,他便禁兵抢劫,出告安民,大屠杀、大抢劫的情况较前少见了。
顺治三年九月,多尔衮严厉催解江西二三年漕米入京,洪承畴报:“民间久已绝粒”势难开征”。多尔衮不依,洪承畴再奏:江西人民一死于土寇之焚掳再死于逆贼之踩踊。继死于早魅之薰灼。
疫病饥饿而死者,又不知几矣。迄今寥寥于遗,仅存皮骨。不惟贫者贫,即富者亦归于贫。民间“糖皮尽而食草根草根尽而食树皮”因此再欲取之民间只速乱耳。”他建议将三年分漕粮具体竭觉。此正所以为朝廷计也”%。洪承畴采取的慎选地方官,禁乱杀百姓。清免赋粮等措施对缓和民族矛盾。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广泛宣传扩大影响。洪承畴在湖南、湖北与农民军占领区的接界处,“大书告示,广布招徕”大量印行《经略内院招抚明示》派人散发于农民军中色。并且在冲要巷口张挂龙边诏谕”“以为昭信之凭”。当时许多来降者身上都带有这些宣传品,证明其做法是有效的。
2派遣特务,进行离间破坏。鉴于夔东十三家军与李定国遥相呼应,洪承畴暗中使人离间。他探知孙可望与李定国发生矛盾,便伺机挑拨。使孙、李水火益深:当李定国在两广小有挫折洪承即派人“持檄招之”"。
失败后便开始了长时间的招抚孙可望的工作。洪承畴采取了礼遇孙可望的亲属,优待其部将等办法以使孙可望信服。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孙可望在交水被李定国打败后臣服了清朝。洪承畴亲自率官员迎接,礼遇倍至。
顺治帝封他为“义王”。孙可望的降清,成为西南战场军事对峙局面的一个转折点。它对清廷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农民军的抗清组织最后分化,力量严重削弱;孙可望以自己的行为给抗清力量在思想上以巨大的震动和影响,更加涣散了抗清势力的斗志。
一大批人开始对抗清前途由怀疑到失望最后投降:孙可望及部分投降将官成为抗清势力的最危险的敌人他提供了全部情报和农民军内部情况,并成为清军进攻的向导。清军发动全面进攻的时机终于到来。
妥善安置来降者,以为号召。对来降的人,愿仕进,准其考取,愿务农者,给田产,并发恒产证明,借给钱粮牛种,前四年免”。对投降的将领酌加任用。而对于打死或虐待来归之人。要加以“ 正罪”。
奖叙招抚有功官员以资鼓励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分别议叙周思忠等因招抚有功的文武各官。这些措施的效果显著。来降的人数越来越多来降者的官职越来越高来归的人数少则数人、数十人,多则数百人,这在洪承畴的奏章中屡见不鲜。
事实证明,洪承畴在清初战争的战略转变及其收功全胜的过程中,作用是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尽管满洲贵族在征服战争中受挫,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必然会 以某种适当、有效的战略调整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但是作为 这种战略转变的具体建议、参决者并在战争过程中,具体地将其实施和实现的个人,洪承畴无疑恰当地具备了担当者的身份、地位和能力。正像事先铸造好的工具一样,被清廷得心应手地加以操纵和利用。充分地发挥了他的效用和功能。
如前所述,满洲贵族以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人口众多的中原大国,必然要遭到广大汉族人民顽强的抵抗。因此。他们必须利用汉族的降官降将才有可能取胜。因为这些人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的作用。
将一部分民族斗争中的不坚定势力引到新的统治者面前跪倒,这种作用是战场上所无法实现的。这就是洪承畴之所以被清统治者所赏识和利用的原因。
随着清初战争的结束,一个统一的新帝国又建立了。但这一切并未给中国带来历史性的社会进步。相反,清初的战争。是中 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满洲贵族对汉民族的征服战争,一场野蛮、血腥的民族杀掠,它极大地破坏了 社会生产。
,一度中断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严重地伤害了民族间的感情。导致了长期的民族矛盾斗争和摩擦,在中国社会发展史及民族关系史上留下了令人遗憾的一幕。尽管清统治者 以 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姿态和口气论定了“ 。
是非功过是历史并不会简单地肯定这次战争的指挥者和胜利者。因此,客观地探讨清初战争中的某些规律 和个别人在其中的作用可使我们正确认识正义的民族反抗和战争结局之间的特殊规律。同时也必然会对我们更客观地正确评价这段历史和历史人物奠定认识基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