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篡位称帝,建立宋朝。这时候宋朝刚刚建国,根基不稳,周围还有相当多的割据政权。因此,赵匡胤选择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为继承人。宋太祖封赵光义为晋王,开封府尹,再兼任中书令。亲王加上京兆尹,这就是五代时期标准的储君地位了。
在当时看来,赵匡胤的选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五代时期,朝代更迭如喝水一样,兵强马壮者就能割据一方。赵匡胤自己能当皇帝,还不是欺负后周柴家的孤儿寡母吗?没有军队资历、没有政治手腕、没有治理经验的皇帝,是不可能坐稳天下的。这个时候赵匡胤自己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一岁,国赖长君,赵匡胤是不可能让他们当自己的继承人。而赵光义全程参与陈桥兵变,无论资历、年龄、功勋都足够,完全能在赵匡胤忽然暴毙后,继承宋朝的基业。
可问题是,宋太祖赵匡胤足足做了十六年的皇帝。这十六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形势的变化足以让人的想法发生改变。
首先,就是外部局势的变化。赵匡胤刚刚篡位的时候,周围还有很多独立半独立的割据政权。赵匡胤根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已经先后灭掉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以及南唐这些割据政权,外部的敌人只剩下北汉与契丹。其次,赵宋政权的内部局势也已经非常稳固。宋太祖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免了禁军将领与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这个时候再想通过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已经在制度上被杜绝了。最后,经过这十多年,宋太祖的两个儿子也都长大成人了,长子赵德昭二十五岁,次子赵德芳十六岁。
既然宋太祖当了十六年的皇帝,这十六年期间非但儿子逐渐成长起来,宋朝的外患内忧也基本全部被摆平,为什么他仍然要以弟弟赵光义为储君,而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呢?其实,赵匡胤的想法很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宋太祖活着的最后几年,宋太祖封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赵德芳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开始让两个儿子参与政事、积累经验了。
只不过此时赵光义已经“尹京十年”了,势力庞大,与朝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还一直都是军方的二号人物,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势力。宋太祖临死前几个月曾经想迁都洛阳,未必不是想摆脱赵光义的羽翼势力,但此举却被赵光义以“在德不在险”否决。
如果赵匡胤能再多活十多年,逐渐削弱赵光义的势力,同时给自己的儿子积累了足够多的政治资本,说不定真的就会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了。只不过,赵匡胤没有活到那个时候。至于到底是不是赵光义发现自己储君位置不稳,干脆自己动手策划了“烛影斧声”阴谋,就没人知道真相了。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