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四十了,
但是并没有不惑。”
上次记者见到胡歌,还是在3年多前的金鸡节,他带着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接受采访。那部电影里,他颠覆以往,一路逃亡,彻底推翻梅长苏留在人们心中的儒雅。
今年底,他又带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现。
先是王家卫导演的《繁花》发布预告,胡歌一袭黑色大衣,从上海滩旖旎闪烁的灯光里走来;紧接着电视剧《县委大院》播出,他又成了临危受命的县长梅晓歌,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堪称基层干部“闯关记”。
适当给角色一些无力感
胡歌与导演孔笙的再次合作,让大众对《县委大院》充满期待,首播收视破2,热议不断。
他用3个关键词总结了梅晓歌:临危受命、将心比心、破釜沉舟。
危,是指一个又一个“坑”。梅晓歌上任之初,面对的就是一个问题重重的贫困县。前任县长数据造假,财政一片狼籍。同时,他还得面对拆迁、平坟、发展产业等各种挑战。
将心比心,是梅晓歌在剧中提到的工作方法。剧里,胡歌最常出现的场景,就是和群众对话。怎么说,什么语气说,什么时候说,什么姿态说,都需要智慧。
· 《县委大院》剧照。
而真正想把事办成,需要的还是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最讲究表演上的度:如何在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剧中,把人物的雷厉风行演得既有感染力又不乏生活化,不是件简单的事。
从播出的几集来看,胡歌在人物成长线的表演可圈可点。
越是现实题材,越要抠细节。为了避免把角色演成“高大全”,胡歌在表情和动作上都花了不少心思。刚上任时昂首挺胸,几集后慢慢有些驼背,观众感受到的是他日益增大的压力。几场吃饭戏,神情的变化也透露着人物内心的想法。
更多的则是开会的戏,这也是胡歌与导演讨论最多的场景。不同态势,不同主题,不同目的,他都要展现出与之对应的状态。
一部戏下来,才知道基层干部的不易。如他所言:“演完这个戏,真的对这一群可爱的人充满了敬意。”
人民文娱:在很多人眼里,你可能是一个形象很“洋气”的人,很难想象你变成县长会是什么样。
胡歌:大家看到的“洋气”是塑造出来的吧,我更真实的一面其实没有那么“洋气”。很感谢这次的造型老师,从发型、妆容、服装甚至到道具,方方面面帮我走进梅晓歌。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梅晓歌和“洋气”有一些距离,但他在会议中一直强调,要多走出去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的内心是非常与时俱进的。
人民文娱:如何让表演真正接地气?
胡歌:我自己的体验,当演员和角色在思想上统一的时候,可以做到去表演化。这次我也想避免塑造一个高大全的形象,我会适当给他加入一些无力感,有时会在他的形体处理上有一些疲惫感,尽量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人、鲜活的人。
· 《县委大院》剧照。
人民文娱:演完这部剧,对基层干部们有了怎样的新的认识?
胡歌:我们在这部戏的中后期可以看到,梅晓歌面临的困难、挫折、阻力会越来越大,他在前行的道路上,会变得越来越孤独,但是这些都不能阻碍他,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他有信仰。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党员,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塑造这个人物,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基层干部这个群体。他们承受了比常人想象大得多的压力,也肩负着非常重的责任,要牺牲大量个人生活和时间。
我对这一群可爱的人充满了敬意。
繁花一梦
如果说《县委大院》是一次现实世界的体验,那么《繁花》对胡歌来说就是一场五光十色的如梦之梦。
· 电视剧《繁花》海报。
“好像自从演了话剧《如梦之梦》以后,就经常讲到梦这个词。我觉得无论是话剧还是影视作品,都是在给观众造梦,带领观众走进一个梦的世界。”
采访里,胡歌又一次提到了《如梦之梦》——对他而言,这的确是一次很特别的经历。2012年前后,受伤复出后的胡歌经历了一段探索期,在一个自我解答的过程里,他选择放下其他工作,回到舞台上。
· 《如梦之梦》剧照。
《如梦之梦》是一个探讨生死的故事,全剧长达8小时,而曾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的胡歌,也把自己近十年的体悟融入表演中。
某种程度上,《如梦之梦》为胡歌从偶像演员向实力演员进阶提供了关键窗口:舞台表演的训练,让他可以逐渐摆脱外界因素干扰,迅速进入状态;长时间的揣摩让他学会如何与角色发生联系;而卢燕等前辈的言传身教,更令他受益匪浅。
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他慢慢遇上了《伪装者》《琅琊榜》,又遇上了《南方车站的聚会》,做了一场又一场光影之梦。
· 《琅琊榜》剧照。
人民文娱:对你而言,《繁花》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胡歌:对我的意义就是圆了我的一个梦。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王家卫导演一直是我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作为梦中的一员,我是不太愿意从这个梦中走出来的,我希望这个梦可以做得更长一些。
人民文娱:电视剧中的阿宝,和小说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胡歌:剧中的阿宝有很大的不一样。他更有传奇性和代表性。他是那个时代上海的一个缩影,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不服输、不甘心,可以看到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对我来说还有另一层意义,这个人物让我和自己的童年产生了连接,把我带回到那个特别熟悉、温暖、色彩斑斓的童年回忆里。
人民文娱:整个拍摄中,王家卫导演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发?
胡歌:我可以分享一个小故事。开拍之前的筹备会议上,导演找了很多年轻的电影人帮他收集上海方方面面的资料。有一天开会,讨论的主题是思南路——因为剧中思南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
他先问了大家:思南路有多长,有多宽?很多人非常快速回答出来。紧接着他又说:从这个路口到那个路口长度是多少?大家措手不及,现场搜索后也给出了答案。
紧接着,导演又问:阿宝自己从这个路口走到那个路口需要多长的时间?阿宝和蓓蒂两人一起从这个路口走到那个路口,需要多长的时间?
在王导的反复提问中,演员就会脑补很多画面和心理动机。很多人说导演喜欢拍走路,喜欢拍背影,那并不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胶片,我觉得他都是在帮助演员慢慢地走进角色。
阅读就是一把梯子
从《南方车站的聚会》到《县委大院》,三年间,除了几次客串,胡歌几乎从大众面前“失踪”。他笑着说:“也没有失踪,我不是失踪人口,我可能是流动人口。”
·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他当然经历过密集曝光的时刻,全年无休地工作、宣传、采访、领奖,没看一部电影,没读一本书,甚至和家人约好的聚会也没有实现一次。“我好像只是吃饭、睡觉,每天一起床化妆,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永远活在别人的语境里、别人的世界里、别人的思维里。”
2006年受伤后的休养期,他被迫停下脚步,也是在那时,书成为精神上最大慰藉之一。“我看最多的时候应该是2007年,复工之前吧。那段时间比较迷茫,也没有工作,我需要在精神层面找到一些帮助或者指引,让自己走出低谷和困境。”
很多年后,胡歌给一部纪录片做解说,片名就叫《但是还有书籍》,用来形容那时候的状态再恰当不过。
· 胡歌为《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配音解说。
万卷书之外,胡歌还有万里路。2013年起,他会不定期参加公益,去青海捡垃圾,到云南上环保课——于是,人们经常看到胡歌胡子拉碴、一身污垢的模样。
· 胡歌做环保公益照片。
人民文娱:阅读在你的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胡歌:我觉得阅读就是一把梯子,所谓登高望远,阅读量越大,爬得越高,你就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对演员来说,阅读可以使你的表演和塑造的人物更有厚度。
表演简单来说就是两方面,一个是感受,一个是表现。可能我们在学校里学得更多的是表现,是一种技术或者技巧。而感受它需要的是人生的阅历和相当的文化底蕴,这两点对于演员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人民文娱:但是现在大家都处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可能阅读的习惯已经渐渐磨灭了。
胡歌:碎片化的时代,零散的信息可能会占用我们很多阅读时间,但我觉得它不应该也代替不了真正的阅读。碎片化的信息是让你被动地接受,很难引领你有更多的思考。
这是阅读无法被替代的原因。
人民文娱:到了40岁,你感觉到“四十不惑”了吗?
胡歌:很遗憾,虽然我四十了,但是并没有不惑。反而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更大,烦恼更多了。四十不惑可能只是一个目标,或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人民文娱:接下来,会想尝试新的跑道,做做导演么?
胡歌:以前想过,现在不想了。
演戏这件事还没做好,我就先不着急去做另一件事。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