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冯巩的爷爷是谁(冯巩的太爷爷是冯国璋,还担任过民国大总统,但是他的爷爷更厉害)

17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7 16:10:29    

提起冯巩,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国著名的喜剧演员,给大家带来过很多的欢声笑语。

冯巩不止一次地登上央视的春晚,他那句经典的“我想死你们啦”,至今回想起来都忍不住觉得有趣。

很多人只知道冯巩是喜剧演员,却不知道他的太爷爷冯国璋曾经当过民国的大总统,不过他的爷爷还要厉害。

那么,冯巩的爷爷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发展实业,挺起脊梁

冯巩的爷爷叫做冯家遇,他是冯国璋最喜欢的儿子。不过冯家遇所走的经商之路,和父亲以为的很不一样,但是也没有让父亲感到失望。

在冯国璋去世后,冯家遇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业救国当中,不再参与政治。

关于冯家大院的由来,据说是冯国璋在1913年用抵债的方式,从奥匈帝国的工程师吕纳的手里获得。

不过,冯国璋生前忙着处理国家大事,没有办法留有太多的时间待在这所大宅院里。真正将这所宅子发扬光大的是冯国璋的儿孙们。

冯国璋贪财,他的管家也贪财,帮忙打理冯家偌大的家业,自然从中捞取到了大量的好处。

管家野心太大,他对冯国璋的孩子们说:“你们父亲生前什么也没有给你们留下。”

这话说出口未免也太不靠谱。冯国璋活着的一辈子都在忙着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怎么可能不留给孩子。

肯定是管家私吞了冯家的整个家产,如何让管家老老实实地把家产交出来是一个难题。

管家不松口,坚决不承认是自己把钱吞了,无奈之下,冯家的人陷入了忧虑之中。

冯国璋的长子为人老实忠厚,不想与管家发生争执,老二体弱多病,也无力去管,老四和老五还都是小孩子,更不用提了。

夺回冯家家产的重任就落到了老三冯家遇的身上,任凭管家把账目做得再掩人耳目,还是被他发现了问题。

这就好办了,冯家遇和管家进行了一番对峙,最终管家败下阵来,交出了一大笔的钱。

多亏有了冯家遇,有了这笔钱,才能够让冯家维持下去,凭借着后来的努力,避免了家道中落。

想当年,在国内外赫赫有名的“灯塔”牌油漆,出自东方油漆厂,前身就是冯家遇一手创办的。

“灯塔”牌油漆有着其他油漆品牌难以超越的地位,因为他是中国民族工业自主创新和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冯家遇为中国的民族工业挺起脊梁做出了贡献,他身上的骨气也有一部分是靠父亲冯国璋的培养出,不过用的方式很不一般。

冯国璋在军中是出了名的贪财,段祺瑞和他的矛盾有深,想出口恶气,就经常骂他是钱癖。

作为冯国璋的儿子,冯家遇身上并没有这方面的变现,他并没有被金钱腐蚀。

冯家遇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冯国璋干脆一分钱都不给他,让他去领取清政府的救助金生活。

这样子,冯家遇面临了经济困难,也不气馁,拒绝向父亲寻求帮助,自己想办法挣钱维持生活,磨练出了经商的头脑。

冯家遇给父亲守孝六年后,冯家举家搬到了天津生活,开始了自主创业,办起了工厂,东方油漆厂是这样来的。

在1920年,冯家遇想给家里的房子装修一下,打算去买几桶油漆给家里的墙粉刷一遍。

结果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冯家遇买油漆遭到了拒绝。油漆店里的伙计直接对他说:“周六不卖货,除非你是会员。”

冯家遇听到这句话很生气,生气不仅是因为没有买到油漆,关键的是中国人想买桶油漆,还要看外国人的脸色。

有骨气的冯家遇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国人用上中国的油漆,不让外国人有机会欺负中国。

冯家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东方油漆厂,缺乏生产经验和技术就一步步摸索,经过多年的艰难创业,才生产出第一桶油漆。

第一桶油漆的名字叫做猫牌油漆,中国老百姓知道该油漆后,充满了自豪,纷纷支持国货。

人们购买了很多的猫牌油漆,工厂有了销量才能有利润,才能够继续生产更多国产油漆。

随着时间的流逝,冯家遇手里的产业越做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大,冯家慢慢兴旺起来了。

冯家遇曾经收到过同学孙传芳的邀请,孙传芳得势也忘不了好朋友,写信邀请他能够出来当官,享受荣华富贵。

冯家遇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虽说他的父亲冯国璋是官,但是他打心里都不愿意踏入官场半步。

不仅是冯家遇不想自己当官,就连他的子女也被立下了一条家规,绝不允许自己子女们参政。

冯家遇的大儿子去了北京的辅仁大学,学习了化学技术。他顺利毕业后直接去了自家的油漆厂当上了厂长。

老三冯海岗和大哥去了同一个大学,不过学的是教育学。此外,冯家遇的其他子女也大多学习了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

冯家遇的孩子们听从父亲定下的家规,在成年后,一个个都没有和政治上的事情沾上关系。

在冯家遇这一代,冯家的生活相当富足。冯家遇本来就是从德国留学回来,说一口流利的德语自然不在话下。

可是,冯家遇并没有仗着自己留洋读过书,也没有标榜自己,而是不再说德语。

冯家遇的身上只会穿中国的传统服饰,不愿意穿上西装,他觉得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

在当时社会动荡的年代,有钱人家基本上都会搬进租界,寻求外国人的保护,一定程度上保证家人的安全。

可是,冯家遇即便有钱有能力购买天津租界里面的房子,还是不愿意搬进去,他请来建筑师把自己的家盖在了天津的河北区。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冯家遇还和解放军的高层人士见过面,他本人非常支持共产主义思想。

同时,冯家遇还做出了承诺,他坚定地说:“如果你们的政治主张能够实现,那么我愿意捐出我的全部财产。”

事实上,冯家遇确实多次为国家捐款,在1949年前后,他捐出好几笔庞大的金额。

可惜的是,冯家遇在65岁的时候,生病不幸去世。他从未迷恋过权势,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心怀家国,心系社会

冯家遇的人生起点必然和父亲冯国璋有着重大的联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冯家遇的成就更大。

虽然冯国璋曾经担任过民国的大总统,但是他代表的北洋军阀,手握重兵,执迷于权力,并没有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

针对这一点,冯家遇作为他的儿子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在认真地救国兴亡,发展实业。

在冯国璋的诸多孩子里面,冯家遇无疑是最受宠爱,被父亲寄予很高的期望。

冯家遇出生自1888年,那个时候正是晚清。清政府到晚期更加地没落和腐朽,他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一时期。

冯国璋接受清政府的命令,东渡日本考察学习。回国后,他在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担任督办。

15岁的冯家遇抓住了这个机会,表示自己想要进去学习,父亲自然同意。在父亲的安排下,他也能够在该学堂上学读书。

该学堂本来就是一个贵族学校,因为当时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字不认识一个,要他们去读也不太现实。

不过,既然是贵族子弟,身上就难以避免体现出飞扬跋扈四个大字。有的贵族,刚见到新同学就开始说自己的家族是如何的辉煌。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在冯家遇的身上出现,他为人十分低调,关于自己家里的情况一概闭口不提。

冯家遇在学堂里一心只想好好读书,虽然15岁的年纪正是少年爱玩的叛逆期,但是他也不会胡来,不会仗着父亲的权势欺负班里的其他同学。

因为这个原因,冯家遇在学校里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知道他就是冯国璋的儿子。

冯家遇为人低调,并不代表他没有好胜心。他所上的学堂不止教授知识,还会有其他军事方面的培养。

一次,在上骑术课的时候,蒙古族教员兴致勃勃地向学生们讲述骑马的技巧。

同学们觉得教员讲得非常有趣,冯家遇也觉得。不过,他迫不及待地想亲自一试。

冯家遇骑上了白马,迅速抖动缰绳,双腿夹紧马腹,马儿带着他就向前飞奔起来。

老师和同学们这才注意到冯家遇骑上马,并没有听课,急忙在后面喊他快停下。

老师此时十分地惊恐,他不仅是担心学生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今天正好要有高级官员过来巡视。

可是,冯家遇并没有听到老师的阻拦,他依旧在策马狂奔,不断地挥动着缰绳,完全来不及阻止了。

接着,冯家遇就看到了几位官员来了,他赶紧拽住马绳,白马立即扬起前蹄,冲着蓝天大声嘶吼。

没想到,来的官员里面有自己的父亲。冯国璋刚刚也被马的嘶吼吸引了注意,定睛一看才发现骑在马背上的正是自己的儿子。

冯国璋乐呵呵地笑道,原来儿子的马术竟然如此不错,欣慰地说:“好孩子,你真厉害。”

周围人听到冯国璋的话,才知道冯家遇是他的儿子,顿时感到很惊讶,还有人评价说冯家遇的骑马本领真的是得到了父亲的真传。

冯国璋身后不少的官员都觉得冯家遇日后必定大有出息,成为个将帅之才没问题,再加上他父亲的提拔,简直是如虎添翼。

可是,冯家遇并不会按照他们所认为的那样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学堂,他上了三年,迎来了毕业,没有走上统军之路。

冯家遇和父亲商量去德国留学,打算学习化学冶金技术。他之所以选择去德国也受了他父亲的一定影响。

冯国璋曾经两次奉命去日本考察,在那里算是见识到了日本的发展,也意识到日本能够从落后到崛起,正是因为向西方学习。

冯国璋自己还总结出了一个结论,他说:“要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就是要向西方学习。”

不过,冯国璋的思想层次还是只停留在洋务运动的层次,并没有多大的进步。

在学堂内,他也开展了日文课和德文课,想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将来打算出国留学的话,学习到先进的东西回国发展。

所以,当冯国璋听到自己的儿子打算去德国留学,自然不会拒绝,孩子多去去走走,对他也有好处。

1910年,冯家遇回国到直隶兵工厂担任帮办,但是他觉得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就失望地离开了。

后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冯家遇直接选择脱离了北洋军,想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冯家遇在德国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他跟父亲进行交流,思想也影响到了对方。

1916年,冯国璋成为副总统,还对媒体朋友说:“中国的建设不应该过于激进,要循序渐进。”

可以看出,冯家遇从少年时就心怀家国,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方法,坚持走正确的道路,维护社会的稳定局面。

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冯巩的父亲是冯家遇的三儿子冯海岗。冯家遇很是看中孝顺,孝顺是冯家家风不可缺少的表现。

冯家遇的女儿就曾经说过:“父亲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奶奶问好,从来都不会违背奶奶的意愿。”

2022年,在山东卫视的春晚上,大家看到了冯巩的身影。他对着大家说着祝福的吉祥话,热烈的掌声足以证明观众们对他的肯定。

冯巩作为冯家遇的孙子,身上自然传承了良好的家风。家风在一代代传承中,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变得优秀。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