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武则天如愿成了皇帝,但是在那个封建的社会,反对的人还是挺多的。武则天虽然有政治家的铁腕手段,但是他还是需要民心的。再加上她出身显贵,对于历代兴亡和政治得失颇有见解,又侍奉太宗多年,贞观之治对她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在她执政的五十多年里不少政策是沿用贞观之治的道路走的,但也有他自己的特色。从这一点看出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
首先,就是重视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对地方官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农业收成的好坏,只要是州县内各家各户有余粮,开垦荒地,都会升将。如果有伤害百姓利益的事,百姓流离失所的必须惩罚,对于农民,武则天鼓励开荒,抑制逃亡,减轻徭役。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公元652年,全国有380万户,到了武则天退位的705年,增长速度之快是空前的。
其次发展科举制度,武则天在打击李唐宗室和关陇集团的过程中夺取政权,因此她很注重提拔底层人才,扶植忠于自己的力量。她改革了科举制首次创立了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天授元年也就是690年开始第一次殿试。殿试制度的出现,不仅表明皇帝对考生的重视而且让考生成为天子的门生,他们也就更加忠于自己了。同时扩大了录取名额。太宗的时候每年只有七八人左右,武则天时期每年就有二十人左右,这也大大扩大了武则天的政权统治基础。
第三,加强边防。高宗时,安西四镇失守吐蕃,武则天在692年击败吐蕃,夺回安西四镇,又与吐蕃恢复了和亲政策,缓和了双边关系。武则天还坚持在龟兹重设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路。公元702年,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大片地区。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统治。对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武则天是有突出贡献的。
还有武则天爱好文艺,主张文章取士,这对唐代的诗歌和文学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她还开创了南选,这样使岭南等边远官员就近参选。武则天本人雄才大略,颇有太宗风度,也能知人善任,她用的狄仁杰,李昭德、王孝杰、都是当时杰出的人才,而她选拔的姚崇,宋景,张九龄,后来都是唐玄宗时期的明相。武则天也能兼听纳谏。正是这样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家基本安定,而且继承了太宗所开创的政治局面并有所发展。
可以说武则天在位期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无论她是出于什么目的,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都是见证着她的成绩。
岁月是公平的,无论怎么辉煌它都会走。年龄是让这个拥有无限权力的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选择继承人成了武则天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按照武则天的本意,他是想彻底夺走李唐王朝,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都跃跃欲试,甚至勾结迫害李氏宗室。但是这样的想法遭到狄仁杰和李昭德等人的反对,这可让武则天很矛盾,如果让位给侄子,会继续武周政权,但是即位的人注定不会把她当做祖先供奉起来,而立自己的儿子,可以名正言顺得到皇后的位置,但又重新让自己回到自己亲手打破的传统中。
最好结果还是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立为太子。神龙元年,武则天病危,这时她竟将权力交给了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这两人权力迅速扩大,朝中当权者,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争相献媚。大臣们深恶二人干政,为了防止他们弄权臣子们发动了政变,杀了二人。迫使武则天退位,拥戴中宗复位,复国号唐。此外她还立下遗嘱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和高宗合葬。这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享年82岁。
武则天的一生是辉煌的,生在那个时代的女性,能有这番作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放在现在也是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古代也是有很多创新的,思想也不是固化的,武则天的成就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启发的,自古我们中国就很会创新,创新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