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贰臣传—大清“少师”洪承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1 00:00:57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开始修编贰臣传,可是没有想到大清少师,谥文襄的洪承畴赫然在列,这一下彻底把洪承畴定在了汉奸的耻辱柱上面。

洪承畴年少聪明,据说,八岁那年,洪承畴外公傅员外去世,母亲带他前去送殡。主持丧事的人问他们有无祭文,母亲摇头,他却张口说有。进入灵堂,他向外公灵位恭敬地跪拜行礼之后,就振振有词地念道:神风呼请上大人,子孙跪拜孔乙己,金银纸钱化三千,猪头礼品乃小生。这个祭词是套用《三字经》的句子,无惊人之处,但作为八岁的孩子,能顺口成章,足见其思绪的敏捷。洪承畴的这一举动,立即得到在场亲友的称赞。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23岁的洪承畴高中进士,从此一路顺风,崇祯3年(1630年)洪承畴升任延绥巡抚,正式成为了一省大员(正部级),那年他才37岁,第二年又因为剿匪有功升认陕西三边总督,到任后一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不得不说洪承畴的方针是对的,很快陕西等地的剿匪取得很大的成效。崇祯七年。洪承畴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这个时候洪承畴意气风发,把李自成打的只剩18骑 ,躲进了陕南洛山。如果真的按这样的剧本走下去,崇祯有可能成为大明中兴之主,而洪承畴很可能就是第二个于谦。然而东北的皇太极这个时候极不安分,集合重兵想要攻打锦州,崇祯不得不把正在剿匪的洪承畴调往东北,可以说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松锦之役就此展开。

洪承畴本想利用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且战且守,步步为营,然而当时大明皇帝崇祯皇帝因为西北的李自成已经等不及了,一直催促洪承畴,最后锦州城外大战,洪承畴兵败被困,在被困半年后被俘。


洪承畴被俘虏以后,最传奇的故事就此出现,据说被俘虏的洪承畴宁表现出死不屈绝食数日,眼看就要就义的时候,皇太极让大玉儿(后来孝庄太后)利用美人计,最后让洪承畴投降了清军。这个传说故事现在在各大电视剧出现,然而大玉儿舍身劝降洪承畴只是一个不靠谱的笑话,因为有史料说大玉儿根本就不会汉语,如果劝降的话,可以带个翻译,但是舍身劝降,再有个翻译在旁边瞅着,就太不方便了。而且有史料说洪承畴似乎也不是庄妃大玉儿舍身劝降的——孝庄要是做这类事情,对象只能是多尔衮,真正“居功至伟”的,是范文程。史料记载的范文程劝降洪承畴。洪承畴兵败被擒后,一开始骨头还挺硬,不但寻死觅活,还对说客范文程大骂不已。范文程是一个连祖宗都能背叛的家伙,你怎么问候他的祖宗和全家女性,他都不会在乎,而是笑呵呵地说好话(善言抚之)。伸手不打笑脸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出身的洪承畴也不好意思说单口相声,就跟范文程开始谈古论今。两个读书人正说得投机,软禁之处的房梁上开始往下掉灰。早就习惯了跟从地窨子里走出来的后金野人相处的范文程不在乎,可是官宦世家走出来的饱学鸿儒洪承畴可是很在乎,很小心在意地掸衣裳。范文程马上中断谈话(遽辞归)向皇太极报喜去了:“洪承畴死不了了,他拿那件破衣服都当个宝,又怎么会舍得自己的命(敝衣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果然是汉奸了解准汉奸,洪承畴正如范文程所料,皇太极把自己的皮大衣送给洪承畴(解所御貂裘衣之),洪承畴投降了。

投降清军的洪承畴开始是不是很得志,知道顺利亲政以后,开始重用汉臣,洪承畴才开始第二春,最高的时候,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讽刺的是当初明王朝时期被派往剿灭清军,现在又被清政府,派出来剿灭明朝的残余势力,更讽刺的是这么一个大汉奸和我们的民族英雄史可法还是好朋友,一直都想劝降史可法和他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却不知道史可法早已经就义多年。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十八日,洪承畴卒于京师私邸,享年七十三岁,清廷恩赐祭奠如制,谥文襄。一百年后,这个为清政府立下汗马功劳的汉奸,在清政府需要用忠君爱国思想时候,被彻底的钉在了汉奸(贰臣传)的耻辱柱上。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