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荆轲刺秦王时,秦舞阳吓得发抖,燕丹为何不让荆轲等更勇猛的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8:15:34    

前言

燕国即将灭亡,你我又能奈何?

公元前222年,秦国大军已经兵临燕国边境,燕国境内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燕王PATH骇然失色。多年来,燕国联合齐、楚、赵、魏、韩数次合纵抗秦,却始终不敌秦国锋芒。此时此刻,燕国别无他法,惟有孤注一掷刺杀嬴政,才能扭转乾坤。

然则,刺客荆轲明智过人,技艺无双,为何其刺秦大业,竟告失败收场?细究其因,荆轲刺秦之败,实因燕太子丹操之过急、疑心太甚,若非其失之毫厘,终成谋臣舍我其谁之憾!

燕太子丹,被秦王蔑视

公元前238年,燕王PATH派遣自己的儿子丹入秦国为质,表面上是修好秦燕关系,实则想借助秦国之力对抗赵国。起初,秦王政待太子丹极为亲切,称兄道弟。太子丹年仅十几岁,character善良热情,一心想与秦王政交个朋友。哪知政心术不正,居心叵测,他收留太子丹,目的在于联姻吞并燕国。太子丹敏锐地觉察出政的用心,心中对秦王极为愤慨。

太子丹在秦国居住多年,政也渐感丹志不在秦。前226年,政在宴会上公开羞辱太子丹,嘲笑他是奸细和内奸,要关押起来妨碍燕国救援。丹心中怒火中烧,秦王如此无耻,居然当众羞辱自己。趁夜色匆匆出逃,返回燕国。出逃的路上,丹胆战心惊,生怕被秦王的追兵抓回,更担心自己的举动会导致两国开战。

燕太子丹,铁心刺杀秦王

返回燕国后的太子丹,见燕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痛心疾首。多年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燕国国力日衰。太子丹责备自己多年来对秦国的错误估计,竟然天真地以为能与秦王政交个朋友,甚至借助秦国的力量。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年多么幼稚天真!

太子丹决心为燕国民除害救难,必欲刺杀秦王政。太子丹派心腹老师前往齐国,联合山东六国,与秦国决一死战。与此同时,他还想孤注一掷,派遣刺客进入秦国,直接除去政这个祸首。毕竟,秦王政心狠手辣,手段极为残忍。要让百姓安居乐业,非除掉政不可。

太子丹认定,刺杀之人必须有超凡胆识与义气,方能成大事。燕国名士田光力荐荆轲,并誓死推荐。太子丹见荆轲器宇不凡,言谈之间透着坚定的气场。他试探问荆轲,可愿意为国捐躯?荆轲没有直接答应,只说倘若天命有在,定会竭力以赴。

太子丹便知荆轲是个有担当之人,便设酒请他出山,请求他以身犯险,为燕国民除害救难。荆轲起初不愿接此重任,太子丹乃亲自叩头,言辞恳切,荆轲终感其诚意,答应孤身犯险,前去刺杀秦王。

荆轲,愤世嫉俗侠客

荆轲,字元龙,燕国人。其骨鲠大义,仗剑侠客,为民请命,可以说是当世的侠士典范。他行侠仗义多年,打抱不平,轰动一时。太子丹一再恳求,荆轲才勉强答应。他本有自己的生死义观,行事不羁,随心所欲,实不愿充当他人刀下亡魂。

但是荆轲思来想去,秦王政祸国殃民,自己若能一雪前耻,燕国百姓也可早日脱离水深火热,这也是一件侠之大者。于是打起精神,豁出去了:既然太子丹诚恳相求,自己便此一搏,与政拼个你死我活!

太子丹欣喜若狂,将荆轲安置在游艺场,以美人歌舞侍奉,并许诺丰厚赏赐。然而日子一长,荆轲不见动身的意思,太子丹大感诧异。他派人探听荆轲,见他整日饮酒作乐,游手好闲,疑心荆轲是在推托敷衍,藉故谋生。

其实,荆轲为人极为谨慎,行事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他反复推敲刺杀计划,寻思自己如何才能接近秦王。君子动口不动手,荆轲起初还想劝说秦王,让他放弃扩张的野心。但很快就意识到,与其劝不听劝的疯子,不如直接一剑斩于马下。

荆轲行事果决,绝不轻举妄动。刺杀大业,必须周密谋划,机不可失。他在游艺场门不出,日夜养精蓄锐,就是在等待最佳时机。太子丹误会荆轲,实在遗憾。

秦舞阳,名声在外实则怯懦

太子丹多次催促荆轲动身无果,认定其必然是在藉故推托。太子丹大怒,又担心刺杀大计泄露,遂决意另寻他人。他选择了燕国勇士秦舞阳作为荆轲的搭档。

秦舞阳人称燕国第一勇士,他十二岁时就敢于杀人放火,名声在外。太子丹听信了他的传说,命他速去秦国,辅佐荆轲刺杀政。殊不知,秦舞阳实则怯懦无能,他之所以看似骁勇,完全是依仗其家世显赫。

秦舞阳的父亲是名将,他自小就受尽捧杀。北方少数民族经常骚扰燕国边境,秦舞阳的父亲带兵击退了他们的进攻。秦舞阳也跟着父亲上过几次战场,杀过人放过火。其实那都是有父亲罩着,没有什么真正生死搏杀的场面。但是秦舞阳依仗这点战场经历,到处吹嘘自己的英勇事迹。太子丹就是听信了这些捕风捉影的故事,认为秦舞阳可以成大事。

荆轲得知太子丹改变主意,大怒之下与太子丹诀别,义无反顾动身。他原本已经招揽到真正豪杰好汉作伴,太子丹此举,断送了刺杀的大好良机!荆轲恨铁不成钢,太子丹何苦不相信自己,非要让怯懦之徒同行。刺杀大业,不是儿戏,必须与真正的兄弟同舟共济,方能成功。

刺秦失败,太子丹操之过急

前227年冬,荆轲带着毒剑来到咸阳,准备刺杀秦王政。荆轲计谋周详,先控制住政身边的心腹宦官,再趁政狩猎之际出手。荆轲深信自己此番出手,政必死无疑。

然而,太子丹操之过急,秦舞阳不堪大任,在荆轲行动时吓得魂不附体,政警觉,荆轲刺杀失败,被擒后遭凌迟处死。荆轲临死前痛心疾首,太子丹既然不信任自己,何必强人所难,让自己白白送命。他定会在地下对太子丹怨声载道、怨气冲天。

其实在行动前夕,荆轲就察觉秦舞阳异样。他整日神色慌张,举止可疑。荆轲试探问他,你可有把握?秦舞阳态度暧昧,不置可否。荆轲预感事情不妙,但为时已晚,刺杀之日已经确定,无法更改。荆轲只能豁出去,孤注一掷!

荆轲本可不负众望,为燕国民除害救难。然而太子丹不信任荆轲,操之过急,致使刺杀计划失败。荆轲明智过人,技艺无双,最终却白白献身,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堪憾!

荆轲临终时,心中对太子丹万分懊悔。自己本不该听信太子丹的话,与不相干的人同行刺杀。明明自己已经物色好了绝世高手作为搭档,太子丹偏要改变计划,导致自己功败垂成。荆轲痛心之余,还在升天前警告太子丹,他日燕国被灭,太子丹也要为今日的错误埋单!

山东六国,难逃灭亡厄运

虽然荆轲刺秦失败了,但秦国仍难逃灭亡的厄运。山东六国虽个个弱小,若能联合齐气,秦国仍难敌手。只因彼此猜忌,最终导致各个被秦国分而灭之。

然而,即便荆轲成功刺杀了秦王政,秦国大业也许会延缓,但难以避免灭亡的命运。秦国国力强大,民心归附,很快就会拥立新的君王。政死后,其子胡亥很可能会继位,执行相同的霸业。而山东六国继续内斗,无疑也会被一个个吞并。

所以荆轲之死,不完全是太子丹的失误所导致。当时秦国国势如日中天,统一六国,乃是历史的大趋势。即便荆轲成功刺杀政,也只是杯水车薪,于大局无甚裨益。荆轲死,燕国败,乃天数人福,太子丹并非完全该责。

结语

荆轲之死,亦成仁乎?他为燕国殚精竭虑,却因太子丹一念之失误,从此风流不再。后人感叹地说,人算不如天算,荆轲虽败犹荣,为后世侠士们所推崇!他的气节和胆识,将为后人传颂。太子丹终究要为大好河山沦丧,埋单一生!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