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易水河边,北风凌冽,空气中弥漫着悲壮的气氛。
高渐离有节奏的击筑,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去秦国咸阳的大路。
荆轲,北方有名的游侠,喜爱读书、击剑。曾以自己的剑术去游说卫元君,但卫元君没有重用他。后来,流落街头,与屠狗为生、善于击筑的高渐离成为好友,终日在集市中饮酒唱歌,时哭时笑,旁若无人。
前不久,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军兵锋已进达易水,燕国随时面临亡国之险。
燕太子丹访贤求能,终于找到了荆轲,请求荆轲去行刺秦王,以解燕国之围。
荆轲起初怎么都不答应,他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
太子丹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托,荆轲无奈才应了下来。
太子丹于是把荆轲奉为上卿(战国时期的高级官员),住进上等的馆舍,每天都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时还进献车马和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以便满足荆轲。并且不惜奉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秦之降将樊於期(借荆轲之口说服樊於期自杀)的人头,花上百金买来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淬上剧毒,并找来十三岁就敢杀人的秦舞阳作助手。
然而,荆轲却迟迟没有出发。太子丹认为荆轲在拖延时间,并怀疑他反悔,就多次催促。最后,荆轲不得不踏上不归之路。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荆轲此去必定是有去无回。
荆轲到了秦国,以重金贿赂秦国大臣,秦王以外交上极为隆重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安排召见。
于是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进入大殿。
接下来,搞笑的一幕出现了,素来以胆识出名的秦舞阳竟然脸色突变,瑟瑟发抖。荆轲以“北方藩属蛮夷之地的粗野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心惊胆颤”的理由勉强塞唐过去。于是荆轲亲自取过地图献上,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竟然没有刺中。
然后荆轲和秦王开始绕着柱子你追我赶的玩起了捉迷藏,令人不解的是,追来追去,荆轲也没有赶上秦王。后来秦王拔出宝剑攻击荆轲,一下就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倒下,举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却击中了铜柱。秦王接连攻击荆轲,荆轲被击伤八处,荆轲就这样以失败结束了自己的任务,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看到这里,不难发现几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地方。
第一,荆轲、秦舞阳两人竟然能将匕首带上大殿。难道在秦国进入大殿没有安全检查吗?两个外国使者面见皇上,竟然没有检查随时是否携带武器,这有点儿不太合理。
第二,素以游侠著称的荆轲,拿着一把天下最锋利且淬了剧毒的匕首,在已经揪住秦王袖子的情况下竟然伤不了他,还被秦王挣断衣袖逃脱,在大殿里围着柱子绕了半天,再也没有抓住。是秦王身体素质太好了吗?应该不是,秦王作为国君,日理万机,身体应该也强不到哪儿去。
第三,秦王拔出宝剑一下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这又说明什么?荆轲的战斗力比秦王差得很远啊。
剌杀秦王失败,只说明一个事实:荆轲被严重高估了。
再来看荆轲刺秦之前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荆轲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自己的剑术去游说卫元君,但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故事二: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纵者目摄之!”。
什么意思呢?荆轲与盖聂比试剑法,盖聂瞪了荆轲一眼,荆轲就吓跑了,再也不敢回来。
故事三:荆轲游於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鲁句践跟荆轲下棋,因为争执棋路,鲁句践就发怒呵斥了他,荆轲吓得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以后再也没有见面。
说明了什么?
只能说明一个事实:荆轲志大才疏,胆小怕事。
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荆轲就是一个有理想、没实力,喝多了、耍酒疯的无业青年。
荆轲个人的才能和胆略,其实已经注定了必然失败的结局。
荆轲之所以会接受刺秦的任务,一方面是太子丹的热切的请求,另一方面恐怕是虚荣心作怪,刺杀成功了,自己就为了声动天下的大英雄,失败了也可以落下一个侠义的好名声。
所以,荆轲如果没有接受刺秦的任务,也许会像绝大多数被贵族眷养的宾客或游侠一样,一辈子混个肚饱,历史上不会记得有荆轲这个名字。
但荆轲还是接受了刺秦的任务,在这一点儿,也不愧为一名勇士。
但是对于燕国和太子丹来说,这辈子最大的失误,却是选错了人选。这个错误不但葬送了荆轲和秦舞阳的性命,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燕国的前途。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