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诸子百家之儒家孟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3 08:47:28    

他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代,他提出的仁政思想,没有被当时的社会所采纳,但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格魅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执政理念,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让我们至今仍然受用。他就是亚圣孟子。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他

1:人物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Mencius),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人物生平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裔,孩童时期的孟子,也曾调皮爱玩,孟母为了他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三次搬迁住所,孟子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变得礼貌好学;一段时间后,孟子表现出厌学情绪,母亲将织布机上的经线剪断,来教育孟子。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能半途而废。

受业于孔子之门人,他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后来经过刻苦学习钻研,建构了自己的学说,推行于天下。他曾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曾多次到齐、宋、魏、滕等国游说,宣扬他的“仁政无敌”主张。他曾多次对国君进行批评,甚至责备得国君“顾左右而言他”,但他的政治主张却不被接受。孟子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整理《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11篇,现存7篇。

3:核心思想

  • 人善论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体现在他的名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认为,就像水总是往下流一样,人的本性也是善良的。他还提出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道德情感,作为人性善良的体现。此外,孟子还提出了“老吾老及吾之老,幼吾幼及吾之幼”的观点,强调尊重老人,爱护儿童,体现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 仁政思想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是在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仁政的核心是民本思想,既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时劝说君王行王道,即以仁德治理天下,使人民富足,百姓安乐。

4:个人感悟: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家代表人物,在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念,在中国后续2000多年的朝代兴衰更迭过程中得道佐证,即“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