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创始人墨翟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墨为氏,翟为名,在《墨子》一书中,他始终自称为贱人,经常是“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可见他是一位来自平民阶层的思想家。
墨家与儒家有着密切的关联,《淮南子•要略》记载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这说明墨子先从儒家学习,但是后来又放弃了儒家的基本主张,自创墨家学派。
墨家学说在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号称“显学”。
信奉墨家学说的“墨者”,有着比较严格的组织,具有类似后来的民间社会的性质,他们的最高领袖成为钜子,所有的“墨者”都必须服从于钜子的指挥,钜子的职位则有前任传给他所认可的贤者。墨子内部有一定的法律,《吕氏春秋•去私》说:“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他们纪律严明,据说在作战1时能够赴火蹈刃,四不旋踵,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墨子针对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人民生命饱受摧残的社会局面,提出了“兼爱” 的政治主张。所谓“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即主张人与人之间不分贵贱高低,都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相互友爱,有力的以力助人,有才的以财助人,有道的以道助人。做到了“兼爱”,天下就能从动乱的状态下解脱出来。
墨子反对所有的战争,认为战争杀害人民,损坏财物,破坏生产,是天下大害,所以他主张“非攻”,“非攻”是墨子“兼爱”思想的一个具体方面。
除外,墨子提出的最主要的政治主张是“尚贤”和“尚同”。
“尚贤”就是主张选拔贤能的人来管理国家,《墨子•尚贤中》阐述“尚贤”的具体内容是,“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墨子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坚决反对贵族的世袭特权,他主张用人要不别富贵、贵贱、远近、亲疏,只要有才能,哪怕是底层人,也都应该任以官职,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尚同”是建立在“尚贤”基础上的另外一个政治主张,墨子根据“尚贤”的精神,主张选举天下最贤的人为天子,然后一次选举三公、诸侯、卿、宰、乡长、里长等,因为这些王侯及官员都是从天下贤能的人中选举出来的,因此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各级官员,均被墨子赋予了绝对的统治权,最终使天下百姓皆“尚同于天子”。墨子指出,做到这一点,也就是使天下同于贤者,天下自然也就得到了大治。
墨子面对统治者骄奢淫逸,而普通老百姓却朝不保夕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节用”的政治主张,反对向百姓横正暴敛。《墨子•节用中》指出:“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v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正是在“节用”的基础上,墨子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节葬”、“非乐”等主张。
墨子还认为天有意志,也相信鬼神的存在,但是,墨子强调天意,明于鬼神之道,都是为他的政治主张服务的。例如他认为,天有意志就是“兼爱”的。《墨子•天志上》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不仅如此,他还要借助威严的上天及冥冥之中的鬼神来警戒、监视人间。
墨子又出身于普通民众,因此在他的学说之中,特别重视生产劳作。《墨子•非乐上》中提出了“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当然,墨子所说的劳动,不仅只是农夫农妇的耕织,也包括士君子的各种职事,反映出他对人类社会的内部分工有了积极的认识。墨子的学说以实用为主,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大多都是针对一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墨子的学说中,出现了一些理论上的矛盾,故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曾经盛极一时,但战国以后就基本上烟消云散了,但又存在于后代统治者治国思想中。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