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贼子州吁 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周王室的近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的后代。到鲁隐公三年(公元前220年)时,卫国执政的国君是卫庄公,他娶了齐国世子得臣的妹妹庄姜为夫人。庄姜非常美丽动人,可是却没有儿子,卫国人真为她遗憾,就专门赋诗《硕人》,表示对庄姜的怜悯之情。
后来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厉始为妻,厉妨生了一个儿子,叫孝伯。可是孝伯是个短命鬼,很早就死了。厉妨的妹妹戴她随姊陪嫁给卫庄公,生了个儿子叫完。完很小的时候,母亲戴奶就死了。庄公就把完交给庄姜来抚养,并且立完为太子。庄姜是个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女人,她待完如自己亲生儿子一样,精心地抚养教育。不久,庄公又与一个宠妃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公子州吁。州吁性情粗暴蛮横,好动武的,从小就喜欢谈兵。庄公非常溺爱他,对他的恶迹从来不去制止,任其所为。可是美丽正直的庄姜却很讨厌这位骄奢好战的公子。
德高望重的大夫石磺见州吁整天游手好闲,为非作歹,感到如果不及早教育,将来要祸国殃民的,就专程来到宫廷,劝说卫庄公:"君王,我听说,爱子就要教他务正,不要走邪门歪道,否则,不是爱,而是害。骄横、奢侈、淫乱、放纵的结果,必将滑到邪路上去,这四种毛病公子州吁都有,这是您给他的宠禄,对他的娇惯溺爱造成的啊!我不知您有什么打算,如果您想立州吁为太子,那就早些定下来,不立他为太子,就要约束他的行为。不然,让他继续发展下去,会生出祸乱来的,等到他成了气候了,想管也管不了啦!"
石磺又诚恳地对庄公说:"一个人受宠而不骄傲,骄傲了又能屈身在人之下,屈身在人之下又不怨恨,有了怨恨仍然能忍耐自安,这样的人实在是少有的啊!而且州吁是庶子,完是嫡子,自古以来的规矩,庶子不能立于嫡子之上。庶子妨害嫡子,晚辈凌辱长辈,远者离间近者,新来的离间故旧的,小国侵犯大国,邪恶的破坏正义的,这就叫做六种背逆行为。君主讲仁义,臣下就学着做,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哥哥亲爱弟弟,弟弟尊敬哥哥,这就叫做六种顺理行为。做人如果抛弃这六顺而去效法六逆,灾难很快就会降临的。作为人君的,应该竭力避免祸患的发生。可是,如今您是加速祸患的到来,这怎么行啊!
石磺分析了作人的六顺六逆的道理,希望庄公防微杜渐。可是庄公对石磺的这些肺腑之言根本听不进去,这就种下了卫国祸乱的根苗。
石磺也有个儿子,名叫石厚,与州吁年龄相仿,两个人关系好得很,形影不离,时常一起游玩,一同乘车去打猎,屡次骚扰居民。石磺见石厚与州吁一样不务正业,心里又气又急,对他严加管教,有时将石厚锁在空房里不许去找州吁,可石厚不听,偷偷跳出墙去,照样与州吁混在一起,同吃同住,竟不回家,石磺真是无可奈何。
后来,卫庄公故去了,公子完即位,这就是卫桓公。这时石碓已经告老退休了。
石磺引退后,州吁更是肆无忌惮,做梦都想当国君。他见桓公是个老实人,性情比较柔弱,就和心腹石厚天天密谋怎样除掉桓公,由自己取而代之。
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春天,卫桓公去周朝国都洛阳朝见周天子。启程前,州吁要为桓公饯行,就在西门外大设酒宴。酒至半巡,州吁斟满一杯酒,进给桓公,并说:"祝兄远行一路顺风!"桓公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也斟满酒回敬,说:"我这一去,不过个把月就回来的,请弟弟放心!"州吁双手去接,佯装没接住,酒杯掉在地上了,他慌忙去拾起来,乘机突然地跳到桓公背后,抽出短刀,从桓公背后猛力刺了进去,桓公即刻倒在地上断了气。吓得周围大臣面如土色。可是这些大臣平时都知道州吁粗野专横,武力过人,而且心狠手辣,谁还敢说话?
州吁杀了桓公,自立为卫国国君,任命石厚为卫国上大夫。对内外都说桓公是得了暴病而死的,只可怜桓公为君一场,竟遭其弟毒手,这全是庄公纵子不教的结果啊!
州吁即位后,国内议论纷纷,街头巷尾沸沸扬扬,都在传说州吁杀兄篡位的事。州吁深感百姓不服,江山很难坐得稳,得想个办法立威邻国,震慑国民。最是向外攻伐,打个胜仗,既能树立威望,又能转移国内视线,缓和矛盾。于是州吁和石厚就去联络宋国、蔡国、陈国、加上鲁国,共五国联合出兵去攻打郑国,直把郑国都城东门包围得严严实实。
鲁隐公对卫国州吁的行为,心中也画了个问号,就向他的大夫众仲问道:"你说说,卫国州吁会成功吗?"众仲回答:"我听说,只有用道德来团结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可没听说作乱胡为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企图以发兵动干戈来压服人民,就好比抽丝,先把丝弄乱,还怎么抽呢?州吁凭借武力残害百姓,就必定失掉群众,陷于孤立。战争就像那熊熊的烈火,不把它熄灭,就会将自己烧死。州吁杀了他的国君,虐待百姓,像这样的践踏道德而想用兵乱达到自己的目的,失败是注定了的。"于是鲁国和其他几国就都班师回国了,只有卫国还在坚持对郑国的攻击。
州吁杀君篡位,又发动战争向外扩张,折腾得老百姓没法过日子,卫国人更加怨恨他,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
州吁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只好罢兵回国。他每天就像坐在针毡上一样,寝不安枕,食不甘味,担心老百姓会起来反他,就同石厚商量办法。石厚说:"家父当年是卫国的上卿,卫国人都很信服他,您如果把他老人家再请出来,与您共商国政,别人也服气了,您的宝座也就坐稳了。"州吁听了非常高兴,就派石厚回家见他父亲石醋,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厚说:"现在新君刚即位,人心都不服,这样下去,恐怕君位坐不稳的,请教父亲有什么良策?"
石碴一听,强忍怒火,心想:"好啊,你们这些乱臣贼子,倒来向我请教,等我收拾你们吧!"他表面上不露声色地回答说:"诸侯即位,应该得到周王的认可,新君最好能到洛阳去朝见周王,君位就可以坐安定了。"石厚说:"您说得对,但怎样才能得到朝见周王的机会呢?"石碴说:"这个不难,陈桓公忠顺周王,经常去朝聘,很得周王的宠信。陈国和我们的关系也很和睦,你们如果先去朝见陈国,请陈侯在周王面前替卫君请命,通通情,一定可以得到朝见周王的机会。"
石厚把父亲的主意告诉了州吁,州吁异常高兴,就带了些珠宝玉帛等贵重礼物,与石厚一起到陈国去了。这边石醋也在积极行动。他与陈国大夫子铖关系特别好,就暗地里写了一封信,让他的心腹人秘密去陈国送给了子铖,托他交给陈桓公。
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当晚安排好后,大家都休息了。第二天,陈桓公在太庙里接见他们。陈桓公坐在正位,左右两边是大臣,还安排有许多武士侍候。石厚见庙门上边,立着一块白色木牌,上边写着工工整整的十个大字:"不忠不孝的不许入内。"石厚大吃一惊,汗毛都竖起来了,忙问子铖:"立这块牌子是什么意思?"子铖说:"这是我们先君的遗训,我们君王不敢忘记,所以立在这里。"他二人这才放心地进入庙里。
正待鞠躬行礼,只见子铖立在陈侯旁边,大声喝道:"周天子有命,擒拿杀君之贼州吁、石厚二人!"话音未落,早有武士上前将他们二人五花大绑起来。子铖把石碴的信拿出来当众宣读一遍,信上说:"外臣石磺敬拜陈贤侯:卫国土地狭小,不幸天降大难,发生了杀君主的大祸,州吁、石厚就是杀国君的凶手,此贼不除,国家的灾难就会接踵出现。我年老了,已经无能为力,请在他们到贵国朝见时,将他们擒获正法,这不仅是卫国的大幸,也是天下的万幸啊!"
众人和州吁、石厚才知道这原来是石础的主意。陈侯正要杀掉州吁、石厚二人,群臣说:"石厚是石碴的儿子,现在咱们不知石碴的意下如何,还是请卫国自己来处理为好。"于是他们就把州吁和石厚分别押在两个地方,派人星夜赶到卫国,报告情况。
石借告老退休后,很少出门,这会儿见到陈国使臣来了,就立即召集大臣,对他们说:"州吁杀君乱国,石厚助纣为虐。陈国按我的意见已经把这两个逆贼擒获拘押,他们都属罪不容赦,应该立即正法,替先君报仇。"
到了九月,卫国派右宰丑到陈国濮的地方去杀州吁。等到把州吁押刑场准备执行时,州吁看见右宰丑,就大声呼喊:"岂有此理,你是我的臣仆,怎么敢来杀我!"右宰丑说:"卫国先有臣杀君的,我也学来杀你!"州吁低头就戮,卫国除了一大害。
石磺又派遣他的家臣孺羊肩到陈国都城去杀石厚。石厚见到孺羊肩说:"我是应该死的,请让我见我父亲一面,然后再死。"孺羊肩说:"我奉你父亲的命令,来杀你这个逆子,你想见见你父亲,让我带着你的头去见他吧!"说罢,拔剑斩杀了石厚,卫国又除了一大害。
-----------------------------------------------------------------------------------(选自《左传·隐公四年》)
启示:
在春秋的历史长河中,卫州吁的名字以其特殊的方式被铭记。他不仅是卫国第十四任国君,更是春秋时代首位弑君篡位者,这一身份让他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这并非是他想要的名声,他的行为让他背负了千古骂名,成为权欲与道德较量的失败者。
州吁,身为卫庄公之子,自幼受到父亲的宠爱,这使得他得以接触到权力的核心,并培养了对于权力的渴望。然而,权力的诱惑并非人人都能抵挡,州吁在权力的漩涡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身为一位君主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卫庄公在位时,对于州吁的骄横奢侈并未加以有效的约束,反而放任其为所欲为。这无疑加剧了州吁的放纵和跋扈,为他日后弑君篡位埋下了伏笔。而朝中贤臣石碏的警告,也未能唤醒卫庄公对州吁的警觉,这无疑显示了当时宫廷政治的混乱和无序。
州吁的弑君篡位,无疑是春秋时代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斗争中,州吁凭借自己的权谋和武力,成功推翻了卫桓公,自立为君。然而,他的胜利并未带来长久的稳定,相反,他的残暴和贪婪使得卫国陷入了混乱和动荡之中。他喜好打仗,不能安定百姓,因此不受卫国人拥护,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州吁的失败,既是他个人的失败,也是那个时代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他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和伦理的底线,触犯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最终遭到了历史的审判。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权力并非万能,道德才是人心的基石。
回顾州吁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权欲与道德的较量贯穿始终。州吁的失败,并非仅仅是他个人的失败,更是那个时代社会道德沦丧的反映。他的故事警示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坚守道德底线,不为权欲所惑,不为私利所驱。
总的来说,卫州吁作为春秋首位弑君篡位者,他的行为无疑给那个时代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人性、权力与道德的一次深刻反思。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坚守道德底线,追求真正的公正与和平。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