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吕氏春秋》——楚庄王射猎、臣子申子培夺王随兕的故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8 09:47:25    

《吕氏春秋》在仲冬纪中[至忠】一篇文章中,列举了这样一个故事,是申子培夺王随兕的故事,讲了一个仁人忠臣以以死尽忠的思想,作者的中心思想表达了“穆行“的思想, “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穆行,现代汉语解释为美德、美行,穆,美的意思。

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为:楚庄王在楚国叫云泽的地方打猎,用箭射死了一头随兕(传说中的一种恶兽),申子培看见了马上跑上去抢夺过来,动作粗暴无礼,惹得楚王大怒,要追究申子培的责任,杀掉他,好的在众臣的劝说下,楚王才免了其罪,事情过三个月,申子培的弟弟来告诉楚王,申子培已经去世了,并且是替代大王去死的,请求楚王给与奖赏,楚王当然是大惑不解,如在云里雾里。申子培的弟弟说,古书上记载杀死随兕的人,将会收到诅咒,三个月后将会死去,申子培就是知道这个事情,才不怕大王的恼怒与怪罪,当时不惜冒犯大王而奋力抢过随兕并声称是他所杀死的呀。楚庄王经过调查,发现古书上确实是这样记载的,就愧疚莫及,厚赏了申子培的家人。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申子培之所以甘愿自己受到诅咒而去替楚王死去,那就是视楚庄王为“知己者”。史书上记载的楚国历史上,楚庄王是一位非常英明、礼贤下士、雄韬伟略的一位领导人。他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把楚国带入一个辉煌霸主地位的君王。申子培在个人和尽忠的选择上,选择了牺牲自身,并且不告诉楚王原因。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励,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丧,申子培以死尽忠,表现了一个臣子的至忠、至信、至德,以身殉难是自己对楚庄王的高度认可。

2、申子培不以名利而甘愿奉献自己,默默无闻地掩盖自己赴死的原因,是一个人品德修为的最高境界的绝佳表现。人是自私的动物,人人在名、利、生、死的选择上,会表现的各种各样,申子培以身先死的方式,表现了自己高尚的品德,在当代还有一定的思想意义,纵观世下一些形式主义,不是为了把事情办的干净利索,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应付领导,只要领导满意了,看到了自己的功绩,自己就算把事情做圆满了。哪像故事中的申子培,世间皆知楚庄王,谁人知道申子培默默无闻地死去的原因呢?

所以,一个高尚的人,不会为大家知道不知道,不会为名利的有和无而放弃自己应该干的事情,不要炫耀自己的行为来博得人们的认可。扑下身子、修行自身的品德、做应该做的事情,哪怕不为人知,高尚的品德可与日月同辉,天地共存。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