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姬昌是谁是哪国的(中国历代帝王纪:大圣人姬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7 12:02:22    

该怎样评价这位“大圣人”呢?

其实,后世的学者们在昌老兄身上叠加的东西实在太多,当光环一层层地被涂画上去的时候,他的本来面目倒是显得越来越模糊了。

这是很多“圣人”的必经之路,在我们这个只信奉人而不信神的国度里,“人”被神化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想想吧,就在我们这个时代,这种事情还少见吗?


就在不久前,所谓的“神医”、“神道”事件闹得可欢了,两位能人在风光过后,终于尝到了“将来拉清单”的滋味,打造为“神”的人,去除神性后,其实,也就是那句老话,不过如此。

随着社会进步及科技发展,造神运动越来趋于末路,但这不等于它将消亡,正如那句经典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神话。

人毕竟不是神,越完美的“人造神”,必有其人的破绽存在。

年代离得我们越近,事迹越多,这部分人性越是明显,神也更不易打造,年代久远了,则是相反,因而近代的“神”更容易破灭,因为我们对他的熟知。

神的破灭,必然是会引起很多人的阵痛,不管他离我们多远还是多近。

这也是为什么给历史人物翻案,特别是已经定型的人物翻案,必将会引起很多人声讨的原因。

而当一个人被打造的越完美、越无懈可击,越容易引起现代观念武装起来的人们的反感,因而当反攻清算时,也会来得更加猛烈、更加无情些。

昌老兄是带着很多光环出生的,比如他的长相,比如他的四个乳房,打一娘胎出来的那刻,他就已经被人为地由人而向神发展。

他一生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仁慈,开创的是“仁者无敌”的神话。

他的仁政治理下,最为典型性事例,是有关周方国的邻居虞、芮两国的“旁敲侧击”故事。

据说,有这么一次,虞、芮两国人,因为耕地的事情争执不下,便跑到周方国来,请求昌老兄来主持公道。

这两位老兄并没有见到伟大而又仁慈的周文王,刚到达周方国的境内,就把事情给解决掉了,史学家们十分肯定地说,那是因为被周方国国内百姓们的良好风尚被感染的。

当他们来到周方国,所看到的这么一副景象,周人们非常非常地有礼貌,只要是有争议的田地,都会谦虚地让出来,给邻界的人耕种,让来让去倒使得很多田地给荒芜掉了,他们还特别尊重长者,老一辈的说话,做小辈的只有答应的份,都不敢还嘴的。

虞、芮两国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后,都觉得很是惭愧,相互叹息着说:“瞧见了吧,我们所要争执追求的,却是周人自以为耻辱的。 我们还是不用去丢人现眼了,赶紧回家洗洗睡吧。”

这一幕倒是和《镜花缘》里的主人公在心中最为崇拜的理想过度“君子国”所看到的情景相似,但却如虚构小说般都是非现实的,欲望怂恿下的人若真是进化到了这完美地步,那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而如果周人真是如史书所说的如此谦虚礼让,那也不会跟着昌老兄去反对中央政府,对抗商王朝了,正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摔了一跤后所说的那句话:“才说嘴,就打了嘴了。”

战国时代的学者们就是这么歌颂他的,用意很明显,为了让各国君主们在这道德败坏的时代,重拾起当年周文王的仁政,造福于人民百姓。

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这套理论在战国时代并不吃香,战国时期的强者们都不是以仁义为先的,“伪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倒是这些思想的深受毒害者,但他往往是被当做嘲笑对象来解读的。

即使是后来的诸多朝代,也不是因施行仁政而强大无敌的,决定国家命运的三个指标上,无论是政治挂帅的朝堂、还是经济为主的商场、或是军事至上的战场,都是不讲仁义的地方,越是仁者,越发死得快。

看看昌老兄的这一生,却是可以找出许多的不仁来。

周方国的强大军事实力,并不就是因为施行仁政而得来,针对逃亡人员的大肆搜捕,已经不是能仁政来形容了,对周围友好邻居的不断征伐,也是没有一丝仁义可以说道,颠覆顶头上司商王朝的行为,依据儒家标准来看,怎么也不是一个“仁”字所能涵盖的。

所以说,真正的昌老兄真的没有那么伟大,只是后人把他推崇的太伟大,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独霸一方、野心极大、有些才能的土皇帝。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