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台到电视台,从主持人到带货主播,华少的终极目的也许就是当个成功的商人。
挣钱,挣很多的钱。
那一年,朱丹还没有被周一围迷住。
她美艳活泼,在舞台上就像一朵摇曳生姿的玫瑰,又香又甜。
可即使如此,她的旁边华少的风头也没有被抢走。
那时候,华少还很年轻。
穿着西装,在没有提词器的情况下,45秒能说完500个字的广告词。
说完之后,还能有余力地微笑着拍起手鼓掌暖场。
有种绝世高手出招完,宝剑回鞘的爽利。
又像是胜者归来,于气定神闲中带着不易觉察的傲气。
是啊,那个时候的他,在主持界风头无两。
节目红得发紫,自己也扶摇直上。
他何尝会知道,后来的一切会变得那么快。
1981年,华少出生在杭州,原名胡乔华。
因为喜欢四大天王里的刘德华在《孤男寡女》里扮演的“华少”,他也就给自己起了这个艺名。
虽然名字起得响,但华少本人的路却并不那么顺利。
他自幼父母离异,跟着父亲长大。
3岁还不会说话,一度被人当成是“小哑巴”。
好不容易会说话了,6岁的时候父母又离婚了。
本来就不怎么会说话的他,就又开始了漫长的缄默。
幸好电视拯救了他。
90年代,大专辩论赛大行其道。
各大名牌学校的学生在辩论赛上侃侃而谈,意气风发,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也成就了不少学生。
《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蒋昌建就是脱胎于此。
华少也不例外,他抱着父亲送他的《决战狮城》看得心潮澎湃。
他终于打开了自己,不仅变得爱说话,还爱上了辩论。
初中当了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高中又被选入浙江台当了小主持。
大学他顺理成章地就报考了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前又去参加了主持人大赛。
取得了前10的成绩后,学校将他作为优秀毕业生推荐给了杭州广播电台。
一切非常完美。
但之后的路就没那么幸运了。
台领导一看,觉得他其貌不扬,不适合当成主力推出。
但又是学校推荐来的尖子生,就给了档普通音乐节目让他主持。
这一主持就是六年。
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是流动的。
他也获得过几次去电视台主持节目的机会。
比如2003年的《星梦工场》、2004年的《娱乐财富》。
但都被投诉笑容僵硬,眼神空洞,没了下文。
但与此同时,他在电台主持的《交通快活人》却成为了收视率同时段的杭州第一。
节目也获得了2005年杭州十大品牌栏目。
明眼人都看得出,华少的节目策划和主持能力都已经不错了。
差的就是风度气质。
但那时候,他也才20出头。
气质和风度都可以后天养成。
2007年,他的机会来了。
2007年,浙江卫视准备开一档新节目《我爱记歌词》。
华少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做了6年的音乐节目主持人,简直可以说是“中华曲库了”。
从听到消息那天开始,他就跃跃欲试,主动找领导请缨。
但领导表示,有合适的主持人了。
领导觉得他的风格有些犀利,并不适合当娱乐主持人。
但对这档节目实在感兴趣的华少并不甘心。
他盘算了一下,决定要努力。
他知道自己的三个优势:人缘好,勤快聪明、音乐储备和知识非常丰富。
于是,在节目组筹备的时候,他就经常跟着一起开会。
人家10点开会,他九点半就在会议室忙着布置。
都是同事,真开会了,他坐着旁听,大家也觉得没啥。
他一边开会,一边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
慢慢在调整自己的风格。
另一方面,他又利用自己的音乐知识,和在电台的节目经验,给节目组提了很多建议。
包括歌曲的选取,应该用什么形式播放,时长多少,如何与观众互动,怎么制造爆点。
甚至舞台的流程和设计他都全部参与。
他的热情程度不亚于筹备组的任何组员。
就这样,熬了几个月。
等到节目试运行的时候,大家发现他已经深度参与了很多。
不让他进来工作似乎少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筹备加磨合,他与节目已经融为一体了。
就这样,他靠着自己“抢来”了这个项目。
华少能进入我爱记歌词,离不开他的犀利和功利心,但这种品质是把双刃剑。
进入我爱记歌词之后,他和朱丹成了搭档。
两人配合无间。
让这档节目成了王牌。
他们两人的组合也成了名副其实“黄金搭档”。
两人关系非常好,他还曾经给自己的父亲介绍过朱丹,想让朱丹当自己的继母,被朱丹拒绝了。
在高强度、快节奏的主持中,两人有来有往,让节目始终保持了沸腾的热度。
他和朱丹也成了台里的一哥一姐。
只要他们同时出现的节目,收视总是很好。
只要缺了一个人,就总让观众觉得少了什么。
这也让他们没办法拆开和别人组合,两人在一个个节目里连轴转。
成了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
他们不仅要主持,还要配合综艺表演才艺,还要进行访谈类节目。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之下,朱丹崩溃了。
一次她发烧了三天,依旧没有时间休假,她最后只能在后台崩溃大哭。
状态不好,也影响了她的主持。
原本神采奕奕的她开始经常说错话,精神恍惚。
最后,她果断选择了离职。
朱丹走了,独自在台上的华少十分孤单,没有了朱丹,人们觉得华少的光彩也少了很多。
《我爱记歌词》也走向没落。
此时,一档新的节目又来了,那就是《中国好声音》
但这档节目主持人很难有风头。
好声音这档节目的设置重头戏是导师。
四位音乐大咖背对选手,盲听。
在听到心仪的歌声时,转身。
和《我爱记歌词》以素人为主,全靠主持人掌控节奏不同。
《中国好声音》的几位导师都是在娱乐圈浸淫已久的老人了,非常有娱乐精神,自带娱乐效果。
且不说他们之间互相争论的高潮迭起。
就是他们和学员的对话也是趣味十足。
汪峰的“你有什么梦想。”更是一再出圈。
固定的流程,抢镜的导师,才华横溢的学员,让主持人彻底沦为了背景板。
然而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华少居然又突围了。
作为一档大牌云集的节目, 赞助商自然必不可少。
在一次主持间隙,他只用了47秒就念完了350字。
且中气十足,吐字清晰。
他一战成名。
之后,随着《中国好声音》的崛起,他也成为国内主持人中的top。
相比其他主持人,他的主持更具活力,冲击力,也更激烈。
正如他初入这个行业时业内人士的判断。
但相比之下,华少的信念感并不强。
他的商业意识很浓。
有个小插曲,2014年他当红的时候,接受过一次采访。
面对主持人提出的:“主人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为嘉宾负责,为平台负责”三个负责的说法,华少提出了否定意见。
他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强的使命感,他只为制作方、投资方和购买电视节目的(商家)负责。
也许正是这样,他走红后所做的一切都显得有些功利了。
他在主持的《大牌驾到》时候,对嘉宾的态度与他阐述的一致。
面对唐嫣的时候,他直言不讳的提问:“年收入是多少?”
唐嫣为难的说:“没算过。”
一般主持人到这里就会算了,因为谁都知道,没人会说答案。
但偏偏华少不依不饶,追问着房子买在哪,车子有几辆在哪里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作为访谈类节目毫无深度。
追问这些真的毫无意义。
访问张家辉的时候就更无厘头。
明里暗里都贬低对方,并刻意的摆弄自己的名表。
当听说对方只有一套房的时候,他的助手也不失时机的喊出了:“华少现在就有三套房,还都是豪宅。”
随后,他又开始追问张家辉女儿的择偶条件。
可张家辉的女儿只有10岁。
到最后,让张家辉连续两次说出了不满。
直言主持人要注意分寸。
除此之外,在主持《追我吧》的节目时,多次多位参与的明星都曾表示了节目的强度有些大。
钟楚曦直接在社交动态上表示“太累。”
世界冠军邹市明那么好的体力,在录制节目时,也出现了状况。
李汶翰也受过伤。
但在面对这些节目的时候,作为主持人的他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控场能力。
最终,造成了悲剧。
而后,作为主持人的华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暂时淡出,事业一落千丈。
显然,这也并不是华少想要的结果。
他的心情同样沉痛,为此他干脆转做了幕后。
但事情远没有完。
之前就对他主持风格不满的观众否定了他的所有。
从工作到人品。
实际上,华少并非一无是处,但他用高傲毁掉了自己的观众缘。
后来,他生病了。
为了养病,人变得很胖,他停止了很久的工作。
2020年,他开始带货了。
2021年,他又出现在《宝藏般的乡村》节目中,担任主持人。
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又起了风波。
在节目现场,嘉宾孔雪儿因为没吃过鱼子酱,在现场一口就将有鱼子酱的食品吃了下去。
华少见状,又开启了嘲讽模式。
“你是在吃瓜子仁吗?”
“给你搞碗泡饭好不好?”
一连串的嘲讽让孔雪儿的脸红了起来。
但华少这一波秀优越遭到了大家的反感。
而后,他又出现在现场的新闻报道里。
他在风雨里播报着台风的情况,看上去非常努力。
但依旧没有换回当初的口碑。
总之,他的种种看似像是复出的举动都没有太大的动静。
全都不了了之了。
华少现在更多的业务是直播。
他在直播间里灵活无比,略有些肥胖的身躯有如装了马达般的高效。
他的带货成绩很好。
做过主持人的他,语言功底和控场能力依旧很强。
和其他明星相比,他已经把直播实实在在当成了事业。
观众说他是胖子,肥仔,他不但不怒,反而很高兴。
“没别的!骂我,他们就高兴”。
“我就是要和他们互动,把他们留下来,万一就买东西了呢?”
为了让观众高兴,他甚至把直播间命名为“肥仔华百货公司”。
他曾三天几乎不休息的直播,嗓子哑了也不下播。
他也一直坚持站着直播,为的是看起来有活力。
因为敬业,他的成绩很好,曾创下一天带货1.8亿的记录。
现在每场直播也都有几十万人观看。
很多人惋惜他从主持一哥沦为带货主播。
也有人嘲笑他为了带货“丑态百出”。
这些他都知道,但他不在乎。
华少并不是多么恶劣的人。
只是人们对他的理解错位了。
你以为他是主持人,实际上,他一直将自己当成了商品。
从一开始主动“抢”节目,他的心态就是生意人。
只做有“利”可图的事。
你以为他在主持节目,但他以为自己在为投资方挣钱。
嘲讽嘉宾、挖人隐私、出言刻薄甚至炫富,这些事情,他未必觉得好。
但这样做了,节目有争议,有收视。
用他的话来说他负责的人里面只有“制作方、投资方、节目的购买人”。
没有嘉宾和观众。
虽然大众不满,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节目出售方,他的任务完成的很出色。
他曾经说过,自己的梦想一直在变化。
科学家、司机、运动员、主持人,现在则是当直播带货里的大咖。
采访过他的主持人田歌一语中的:“时代怎么变,你就喜欢什么。”
他也不避讳地说自己是个“机会主义者”。
寻找机会然后进攻,成名或者赚钱,这就是他的人生理想。
这样的心态,外人无法评价好不好。
2022的好声音结束了。
但这届冠军和之前相比,声势弱了很多,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这档节目开播了,又结束了。
但对于华少来说,他可能已经不在意了。
现在的他,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长在了直播间。
拿着毛巾,时不时地擦一下额头上的汗珠。
然后接着卖力的吆喝。
成绩斐然。
从高峰到低谷,再到跨界。
10年时间,华少严格践行了自己的价值观。
但如果当初,他不那么功利,稍微关注一下他人的感受,稍微多一些同理心。
不要那么杀伐果断。
现在会不会好一些
但这些也都是也许了。
罔顾他人也终究会被别人无视。
只是希望,这次,他面对观众的时候,多一些真诚。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